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78章 魏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隋書·經籍誌》記錄,梁代另有《崇高鄉公集》四卷,至隋代已亡佚[] ;又有《春秋左氏傳音》三卷,亦亡佚。[] 趙一清從《典範釋文·莊二四年》“梁溠”援引曹髦的《春秋左氏傳音》中的“側嫁反”,猜測唐人能夠仍見到了曹髦的《春秋左氏傳音》(拜見於《顏氏家訓·卷第七》[] );而《舊唐書·經籍誌》中則記錄《崇高鄉公集》仍有兩卷。嚴可均《全三國文》輯本中收錄曹髦的賦、詔、論、敘等各種文章,總計二十四篇,包含《傷魂賦並序》[] 《自敘始生禎祥》[] 《顏子論》[] 等。郭善兵有《曹芳曹奐曹髦集校注》。

嶄露頭角

殘詩二

奐知鼎命已移,垂拱仰成,永終天祿,甘於亡滅,孝獻之流爾。[] (元朝學者郝經評價)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襄武縣官員上陳述朝廷說,在襄武縣呈現了一個奇特人,身高超越三丈,足跡長達三尺二寸,白髮蒼蒼,身著黃色的單衣頭巾,拄著柺杖。他向公眾宣佈天下承平了,預言十仲春時,魏國的天祿將會閉幕,而晉朝將擔當天命。[] 不久後跟著曹奐退位,晉朝建立。[

曹奐,即陳留王,字景明,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的兒子,奉魏明帝曹叡之祀。[2] [6] 魏嘉閏年間(公元249年-公元254年),曹奐被封為北平亭侯,並曆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等職,後被加封為散騎常侍。曹奐在司馬昭把握實權的期間,被迎至東武陽,遷為中撫軍,進封為新昌鄉侯。[5]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曹奐被封為安次縣常道鄉公。崇高鄉公曹髦身後,公卿們商討迎立曹奐為帝。

暮年經曆

赫赫東伐,悠悠遠征。泛舟萬艘,屯衛千營。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時稱雒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管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厲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擺佈,“有犯禁者,皆棒殺之”。漢靈帝寵幸的寺人蹇碩的叔父犯禁夜行,曹操毫不包涵,將蹇碩的叔父用五色棒正法。因而,“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是以獲咎了一些當朝權貴,他們難以誹謗曹操,隻得以保舉為名,將其明升暗降,外調為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令。[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十月,蜀漢將領薑維帶兵進犯魏國的洮陽郡。鎮西將軍鄧艾率部迎擊,在侯和擊敗蜀軍。薑維退回漢中。[2]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蒲月,曹奐加司馬昭殊禮,司馬炎也成為晉王太子。同年,司馬炎擔當晉王之位。曹奐將其任命為撫軍大將軍,國政已經被司馬炎所把握。曹奐賜司馬炎天子規格的旗號、車輦等,其職位幾近劃一於天子,後將其進封為相國、晉王,其家屬成員也獲得呼應的封號。[

陳留王恭己南麵,宰輔統政,仰遵前式,揖讓而禪,遂饗封大國,作賓於晉,比之山陽,班寵有加焉。[] (《三國誌》作者陳壽評價)

退位善終

曹操少年間任俠放蕩,到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前任騎都尉,參與彈壓黃巾軍,調濟南相。董卓擅政時,散儘家財,起兵討董卓。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據兗州,分化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拔取此中精銳組建青州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漢獻帝至許縣,今後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統轄朝政。在此前後接踵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權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盤據河北的袁紹,隨後削平袁尚、袁譚,北擊烏桓,同一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進位丞相。同年率軍南征,收伏荊州,但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軍。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取漢中,次年(公元216年)自魏公進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曹魏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諡號武天子,[]葬於高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