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
陳壽:陳思文才富豔,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10]
《周書》:自兩漢逮乎魏、晉,其帝弟帝子眾矣。唯楚元、河間、東平、陳思之徒以文儒播美,任城、琅邪以武功馳名。[]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彰被封為任城王。[]
徐陵:瞻言馬駿,著隴右之功,回想曹彰,克烏丸之虜,前王後輩,若此勳庸,偏其反而,豈可勝愧。
樂府詩古辭相傳有《愛妾換馬》一辭,今已不傳。《獨異誌》講,後魏曹彰,脾氣俶儻。一次偶爾見到一匹駿馬,非常愛好,但馬仆人也很保重。曹彰說:“我有美妾能夠互換,隨你遴選。”馬仆人便指定一妓,曹彰即與之互換。
三曹非常正視收羅官方隱士,試圖把散落在官方的隱士人才都堆積起來。三曹一方麵攻訐擺盪隱士所信奉的怪誕無稽,讓世人退出山林出世治國。另一方麵又稱道其情操,把隱士視為同道中人,意在招隱求賢、讓世人出世治國輔君濟世。曹丕的《大牆上蒿行》開首即以人生長久發問:”今我模糊欲何為?”接著以出世的物質享用引發隱士們出山,為其建功立業。此詩遭到曹植《七啟》勸隱士出山,建功立業的影響。這一方麵申明三曹欲有所作為,另一方麵也申明存在著大量的隱士不為朝廷所用。
劉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11]
病薨府邸
曹植生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是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個兒子(卞夫報酬曹操生了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洛水感念
鐘嶸: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餘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乾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矣。
脅贖文姬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六月十七日(8月1日)暴斃於府邸中,追諡曰威王,享年三十五歲。下葬之時,朝廷賜他鑾輅龍旗、虎賁懦夫一百人,仿照漢朝東平王劉蒼的舊例[] 。他的兒子曹楷秉承了爵位[] 。
李淵:昔魏任城王彰臨戎卻敵,道宗英勇,有同於彼。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一月,回師鄴城,他在《求自試表》中所說“東臨滄海”即指此事。玄月,16歲的曹植隨父北征柳城(今遼寧朝陽),他在《求自試表》中說“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馬篇》就是曹植對此期間隨父交戰的寫照。
據《書斷》記錄,“曹植亦工書。”《宣和書譜》上亦記錄曹植少年聰明,影象力驚人,萬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氣發於筆墨間。曹植以章草謄寫的《鷂雀賦》乃書法中一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