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90章 魏17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權勢逐步加強,並且節製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根本。曹操受封魏公時,治地點東漢期間魏郡地點地的鄴,是以漢獻帝封他為“魏公”,以後又將他晉升為“魏王”,是以其子曹丕秉承曹操的魏王爵位以後,建國號為“魏”。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至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鬥,曹操大敗袁紹,以後用七年時候安定河北,收撫南匈奴,攻滅烏桓,同一北方。

曹叡在統治前期,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臨終又托孤恰當,導致朝政動亂。[8]

曹魏建國

魏文帝在黃初五年(公元224年)立太學,設立春秋穀梁博士,進步了官員的本質包管。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叛逆發作,黃巾軍主力固然在同年就被彈壓,但卻沉重打擊了漢王朝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魏蜀邊疆上的環境有所減緩。翌年,軻比能被曹魏調派的刺客所殺,鮮卑“種落離散,相互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北疆也得以安寧。

綜合來看,曹丕在位七年時候裡,北方出產得以規複,到了黃初末,曹魏國庫充分,積累钜萬,根基處理戰役形成的通貨收縮題目,版圖得以擴大,曹魏氣力進一步加強。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擁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兩邊分裂後曹魏複改郢州為荊州。

軍事

郡製方麵:曹魏河南郡治洛陽,為京師地點,稱司州。曹魏又設王國,置相,與郡劃一;縣製方麵:曹魏有公國、侯國、伯國、子國、男國之封。

大權旁落

曹丕即位後對峙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當,啟事尚書郎擔負的詔令文書草擬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負,秘密之權漸移於中書省。同時,限定寺人、外戚權力,頒令“其宦報酬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之家不恰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包管了魏始終冇有因為寺人、外戚乾政形成政治危急。削奪藩王權力。曹魏藩王的封地經常變動,冇有治權和兵權,行動遭到嚴格監督,形同囹圄。這個政策固然接收了漢朝諸侯國反叛的經驗,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今後有力禁止外臣奪權。

魏宗室冊封分王、公、侯、伯、子、男(以上皆稱國)、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十等,皇後以下的嬪妃,分貴嬪、夫人、淑妃、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夫君等爵號;又置列侯、關內侯、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外侯(十六級)、五大夫(十五級)共六等爵以賞軍功,關內侯以下皆不食租,謂之虛封。文武官吏的級彆分為九品,俸祿發給粟米,以石計算。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歸天,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等人的幫部下,開端了他十二年的在朝生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