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93章 吳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何蔣:溧陽侯-264年,以太後何氏弟封

東平王-269年、273年改封齊王

支謙,字恭明,月氏人。漢靈帝時來華。深通梵典,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稱。漢獻帝末年,迴避兵火來到江南,處置譯經事情。支謙獲得孫權的支撐,並被任命為博士,幫手太子,足以申明孫吳對佛教的正視。支謙翻譯了大量經卷,如《大明度無極經》《維摩經》《大般泥洹經》《瑞應本起經》《微密持經》等約30部,其譯“辭旨高雅,曲得聖義”,得以“遍行於世”。其譯經對厥後諸多道經的構成產生首要影響。

有關孫權的母係,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其母吳夫人(孫堅之妻)是春秋期間吳國第一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劄的直係後代。即姬姓壽氏的後代。

孫吳善於書法者另有張昭、賀邵、蘇建、朱育、諸葛融、沈友、張弘等。

何洪:永平侯-264年,以太後何氏弟封

公元222年(黃武元年)夷陵之戰,劉備伐吳。陸遜率軍應戰,於夷陵一帶大敗蜀軍。

趙夫人,是孫吳方士趙達之妹,長於書法繪畫,成績頗高。按照《拾遺記》記錄,趙夫人曾將本身所畫的地形圖交給了孫權,並且還在方帛上繡上五嶽各國地形圖。趙夫人的繪畫實開後代山川畫之首,在當時影響也很大,被人們譽為“機絕”“針絕”“絲絕”,並稱“吳之三絕”。

229年(黃龍元年),孫權稱帝,蜀漢衛尉陳震前去武昌慶祝孫權即位。陳震此次出使孫吳,申明蜀漢承認了並尊二帝的局麵,後又共同提出共分天下的觀點。陳震出使吳國,標記取吳蜀聯盟已根深蒂固,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諸葛誕:壽春侯-257年

遼東

漢末三國期間,遼東一帶曾為公孫氏所盤據。孫氏亦崛起於江左,厥後建立孫吳政權。

——顧裕:襲弟爵為醴陵侯

孫和:太子-242年、250年廢庶人,同年複封南陽王

孫吳建國天子孫權父係是媯姓陳氏的後代,孫武孫臏的先人,祖上有切當的世係從舜的後代虞閼父開端。周武王伐紂時,虞閼父當週國陶正之官,執掌陶器的製作,厥後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閥父之子滿,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陽縣一帶,建立陳國,周王並對滿賜以媯姓,稱為陳胡公,當了陳國的第一代君主。

孫奮:齊王-252年、253年廢庶人、258年複封章安侯

天文

修建

公元258年(永安元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建國立黌舍,韋昭擔負首任祭酒。 韋昭善於史學,著有《吳書》55卷等。韋昭的《吳書》成為晉代陳壽寫作《三國誌·吳書》的首要史料根據之一,彆的他還善於訓詁學,著有《漢書音義》、《國語注》、《官職訓》、《三吳郡國誌》等。

丁奉:都亭侯-252年、252年進封都鄉侯、255年進封安豐侯

——步協:247年襲父爵為臨湘侯

濮陽興:外黃侯-256年

孫瑾:太子-264年

諸葛瑾:宣城侯-220年、222年改封宛陵侯

208年(漢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向劉備請命出使江東,與孫權達成共鳴,共同抗曹。劉備權勢與孫權勢力自第一次聯盟今後構成,隨後孫劉聯軍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隨後孫權與劉備開端建立起聯盟的乾係。但不久後,因為荊州的歸屬題目,孫劉聯盟一度惡化。孫權先是篡奪劉備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駐紮荊州的劉備大將關羽策動襄樊之戰後,孫權再次出兵攻擊荊州,擒殺關羽。荊州歸吳,孫劉聯盟分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