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594章 吳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周瑜及時返回,申明曹操出兵的各種弊端,開戰有望得勝。孫權判定決定,以周瑜、程普為擺佈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鬥。周瑜用黃蓋之謀,以五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軍。戰後,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隻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冬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奠六合後便得了風疾,當年十仲春,孫權急召大將軍諸葛恪入朝,拜托後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初,孫權隨孫策討伐廬江太守劉勳。劉勳敗逃後,又進軍沙羨,討伐江夏太守黃祖,收得了廬江、豫章二郡。

此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包抄,周瑜采取呂蒙的戰略,留下淩統抵抗曹仁,以一半兵力馳救甘寧,得勝而返。同年,孫權親率雄師圍困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張昭出兵倒黴,孫權亦未能破城,最後隻得退兵。

孫權為人儉仆。固然稱帝遷都建業,不建新宮殿因陋就簡相沿舊將軍府寺為宮,至赤烏十年(公元247年)腐朽破壞後仍僅以武昌宮加以重修,可見其珍惜民力。

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八月,“石亭之戰”發作,孫權命多數督陸遜督率諸將大敗曹休。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時任佐軍司馬的孫堅隨朱儁征討黃巾軍。孫權與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城關鎮)。

盤據遼東的公孫淵自從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廢叔繼位後,便多次與孫權來往。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公孫淵遣使向孫吳稱臣,詭計以孫吳為外應以叛魏。孫權籌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遭到顧雍、張昭等群臣反對,但孫權仍然派張彌、許晏等人攜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燕王。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起兵度太長江,在擊破劉繇後,派陳寶到阜陵接家人回曲阿。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占據江陵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之地。孫氏陣營內部分化為主戰和主降兩派,主戰派以魯肅、周瑜為代表,主降派以張昭為代表。張昭在當時影響力很大,但孫權卻成心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表白劉備聯孫抗曹的決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再攻合肥,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劉備署任的荊州守將關羽趁襄樊空虛之際,策動襄樊之戰。在此期間,據稱關羽曾數次唾罵孫權所派的使者,厥後還派人“擅取湘關米”,孫權以此為名,命令出征荊州,命呂蒙為前部。呂蒙兵不血刃,剿襲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孫吳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原名秣陵,最後是一小縣,因孫權定都於此並開鑿運河而成為一流都會,後成為六朝的文明中間。

在位年號:黃武(公元222年-公元229年)、黃龍(公元229年-公元231年)、嘉禾(公元232年-公元238年)赤烏(公元238年-公元251年)、太元(公元251年-公元252年)、神鳳(公元252年)。

少年統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