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昂發:漢室曹瞞是獍梟,猘兒幼年欲橫挑。刀圍玉帳觴公瑾,花簇珠屏舞大喬。水上神書才息焰,床頭明鏡旋生妖。蟠龍門外牛羊墓,蕎麥粘天似雪飄。[71]
孫策在舉家遷到江都時,揚州名流張紘也正因為母親歸天守孝居住在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討天下局勢。孫策先說出了本身的觀點:“目前漢祚陵夷,天下狼籍,豪傑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生長。冇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成,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青識淺,但卻故意要乾一番奇蹟。現在,我想到袁術那邊去,要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今安徽宣城)去依托母舅吳景,彙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於朝廷的外藩。您覺得如何?”張紘推托:“我識見粗陋,何況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手。”[73]
[1] 《三國誌·卷四十六·吳書一》: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楊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賁退舍曆陽。
郝經:討逆以孤孺子,嶽嶽傑立,高視闊步,仗馬棰以下江東,收攬豪俊,辟地建侯,有吳之基兆定矣。[69]
王懋竑:孫策創業江東,自借攻戰之力,而於張昭,張紘,虞翻俱代以師友之禮,委而用之,所謂虎倀信布腹心良平,不專以武力也。[69]
[] 《江表傳》:策年十餘歲,已交結著名,名譽發聞。有周瑜者,與策同年,亦英達夙成,聞策聲聞,自舒來造焉。便推結分好,義同斷金,勸策徙居舒,策從之。
[1] 《三國誌·卷四十六·吳書一》: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嘗銜恨。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術複用其故吏劉勳為太守,策益絕望。
《搜神記》載:孫策殺死了一個叫於吉的羽士[] ,而後,每一獨坐,都感到於吉彷彿就在擺佈,心中惱火。此次調節箭傷剛有轉機,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轉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 《江表傳》:建安二年夏,漢朝遣議郎王誧奉戊辰聖旨。又詔敕曰:“使持節平東將軍領徐州牧溫侯布上術所造惑眾妖妄,知術鴟梟之性,遂其無道,修治王宮,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殘民害物,為禍深酷。布前後上策乃心本朝,欲還討術,為國效節,乞加顯異。夫縣賞俟功,惟勤是與,故便寵授,秉承前邑,重以大郡,光榮兼至,是策輸力竭命之秋也。其亟與布及行吳郡太守安東將軍陳瑀戮力一心,同時赴討。”策自以統領兵馬,但以騎都尉領郡為輕,欲得將號角,(及)〔乃〕令人諷誧,誧便承製假策明漢將軍。
謝采伯:孫策、周瑜拔皖城,納二喬,皆國色,是以師婚也。英銳豪俊之氣,固足辦事。畢竟有所溺,則智昏,智昏則防慮疏。策為許貢客箭傷頰,創甚,年二十六卒。
孫策進一步要求:“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神馳敬慕。我的這些籌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必然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誌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健忘您的教誨之恩。”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采間透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打動,建議孫策南渡,並承諾帶老友支撐他。孫策說:“我與你互不違背信譽,不叛變相互,如許我便能夠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拜托於你,如許我就冇有後顧之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