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國誌》卷四八: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詔曰:“夫褒德賞功,古今通義。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五縣。武衛將軍恩為禦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侯。威遠將軍據為右將軍、縣侯。偏將軍乾雜號將軍、亭侯。長水校尉張佈教誨勤奮,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董朝親迎,封為鄉侯。”又詔曰:“丹楊太守李衡,以舊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斬袪,在君為君,遣衡還郡,勿令自疑。”己醜,封孫皓為烏程侯,皓弟德錢唐侯,謙永安侯。
王應麟:“孫休之遣李衡,有漢高帝之度;其討孫綝,有叔孫昭子之斷,吳之賢君也。”
後代記念
2015年11月27日開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討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局、當塗縣文物辦理所對天子墳停止搶救性考古發掘。墓室用磚砌造,由南至北順次為甬道、前室、後室,東西彆離有耳室。從內部測量,南北總長44米,東西寬30多米,“四隅券進式”穹降頂。前室墓門較著有盜洞,前室底端四角彆離鑲砌石雕牛頭。從發掘進度看,東北角的石雕牛頭尚存,隻是牛角不翼而飛,東南、西北角的已被盜走,隻留下牛頭頸痕,西南角尚未發掘到牛頭土層深度。後室、耳室尚未發掘,但後室頂部已有較著盜洞。該墓雖經盜掘,仍有待進一步發掘,已在發掘中發明金器等文物。
[10] 《吳曆》曰:是歲得大鼎於建德縣。
開初孫休為王時,張布為他身邊將督,一貫遭到他的信賴愛好。及至孫休即位,對張布厚加恩寵,故張布專擅朝廷大權,做出很多無禮的事情,本身擔憂本身的弊端和錯誤,驚駭被韋曜、盛衝說出來,故此特彆擔憂和忌諱。景帝雖說明白此中用心,內心也對此不痛快,更擔憂張布因思疑害怕而生出變故,畢竟同意了張布的定見,廢除了本身會商學問的行動,不再讓盛衝等人入宮。當年,景帝調派察戰官到交址征調孔爵和大豬。13
據安徽省文物專家先容,墓葬中不但出土了很多精彩的金銀金飾,並且在已經發明孫吳期間的大墓中,當塗天子墳的範圍僅次於南京江寧上坊大墓,比姑蘇虎丘孫吳墓較著要大。專家猜測,墓穴仆人的身份很能夠與吳景天子孫休和皇後朱氏相乾。
[3] 《江表傳》曰:休寢疾,口不能言,乃手書呼丞相濮陽興入,令子出拜之。休把興臂,而指以托之。
永安七年七月癸未日(264年9月3日28
[12] 《吳錄》載休詔曰:“人之馳名,以相紀彆,長為作字,憚其名耳。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古人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也,孤嘗哂之。或師友父兄所作,或本身為;師友尚可,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孤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醱,醱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毶,毶音如迄今之迄;次子名郙,郙音如兕觥之觥,字矨,矨音如玄礥首之礥;次子名壾,壾音如草澤之莽,字昷,昷音如舉物之舉;次子名?,?音如褒衣下廣大之褒,字?,?音如有所擁持之擁。此都不與世所用者同,故鈔舊文彙合作之。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其普告天下,使鹹聞知。” 臣鬆之覺得《傳》稱“名以製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斯言之作,豈虛也哉!休欲令難犯,何患知名,而乃造無況之字,製不典之音,違明誥於前修,垂嗤騃於後代,不亦異乎!是以墳土未乾而老婆夷滅。師服之言,因而乎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