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烏十三年(250年),其父孫和在二宮之爭中太子之位遭廢黜,徙故鄣王(治今浙江省安吉縣),太元二年(252年),又封為南陽王,再遷至長沙(治今湖南省長沙縣)。
寶鼎三年(268年)春仲春,任命擺佈禦史大夫丁固、孟仁為司徒、司空。秋玄月,孫皓開端向西晉建議進犯。這一年,他親率雄師屯駐東關25
。玄月,有望氣的人說荊州有王氣會對建安宮倒黴,因而服從西陵督步闡上表,遷都武昌。禦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調派紀陟、璆到洛陽去,獻上特產。孫皓到了武昌,大赦。
西進伐晉。孫皓母親及妃妾都跟從。30
暮年經曆
天紀三年(279年)夏天,郭馬兵變,郭馬本是合浦太守修允的部曲督,修允任桂林太守時抱病住在廣州,先調派郭馬帶領五百兵士安撫各個蠻夷。修允身後,軍隊被重新分派,郭馬不滿與之前舊兵分開。孫皓此時又在考覈廣州戶口,因而郭馬與部下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人鼓勵兵士人名,會聚大眾,進犯殛斃廣州督虞授。郭馬自稱是都督交廣二州軍事安南將軍,殷興自任廣州刺史,吳述自任南海太守。郭馬派又何典攻蒼梧,王族攻始興。49
[17] 葛洪《抱樸子》曰:吳景帝時,戍將於廣陵掘諸塚,取版以治城,所壞甚多。複發一大塚,內有重閣,戶扇皆樞轉可開閉,四周為徼道通車,其高能夠乘馬。又鑄銅為人數十枚,長五尺,皆大冠朱衣,執劍列侍靈座,皆刻銅人背後石壁,言殿中將軍,或言侍郎、常侍。似公主之塚。破其棺,棺中有人,發已班白,衣冠光鮮,麵體如生人。棺中雲母厚尺許,以白玉璧三十枚藉屍。兵人輩共舉出死人,以倚塚壁。有一玉長一尺許,形似冬瓜,從死人懷中透出墮地。兩耳及鼻孔中,皆有黃金如棗許大,此則骸骨有假物而不朽之效也。
這時候西晉方纔受禪,得空顧及邊疆,使節丁忠勸說皓道:“北方不設戍守戰的戰備,能夠攻擊獲得弋陽。”因而孫皓扣問群臣,鎮西大將軍陸凱說道:“兵是不得已才用,三國鼎立一來,相互撻伐,冇有安寧的時候,現在更是方纔兼併巴蜀。現在敵方情勢強,想要幸運得勝,冇有好處。”17
《吳曆》曰:是歲青龍見於長沙,白燕見於慈胡,赤雀見於豫章。
95
車騎將軍劉纂說道:“國度之間爭霸,自古以來都是如許,如果有機遇,如何能夠放棄呢。應當調派間諜察看情勢。”孫皓采取劉篡的說法,因而和西晉斷絕乾係。
鳳皇三年(274年),會稽有傳言說章安侯孫奮為當上天子。臨海太守奚熙寫信給會稽太守郭誕,固然冇有會商國政,但郭誕複書時冇有提及傳聞。因而被定罪。郭誕惶恐冇法自白,其功曹邵疇派人陳情。孫皓仍然極度活力,因而邵疇擔憂郭誕不能免極刑,他殺為他證明,留下遺言。官吏治喪時將邵疇遺言據以相告,因而孫皓免除郭誕的極刑,放逐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