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_第627章 晉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②君若綴旒,道非交泰。簡皇凝寂,不貽伊害。29

司馬昱一方麵對付桓溫,另一方麵持續之前的辦法,又引王坦之、謝安等人與桓溫對抗,而二人不負眾望,終究也勝利挽救了晉室。

《南齊書》:昔宣帝複興漢室,簡文重延晉祀,庶我鴻基,於茲永固。言念家國,感慶載懷。60

桓溫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曦,言詞非常峻厲孔殷,司馬昱因而親手寫詔給桓溫說:“如果晉室鼎祚悠長,那麼你就應當依從早前的詔命處置;如晉室局勢已去,那你就讓我退位讓賢吧。”桓溫看後驚駭到流汗色變,因而不敢再逼,隻上奏廢掉司馬曦和他三名兒子,並放逐其家眷。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滅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溫的威勢達至岑嶺。

司馬光:帝美風儀,善容止,留意文籍,凝塵滿席,湛如也。雖神識恬暢,然無濟世大略,謝安覺得惠帝之流,但平淡差勝耳。34

王應麟:晉簡文詠庾闡詩雲:“誌士痛朝危,忠臣憂主辱。”東魏靜帝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至今令人流涕。 35

交際

司馬昱也因此憂憤抱病。

鹹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濟和林邑各自遣使進貢土產。六月,司馬昱遣使拜百濟王餘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28

司馬昱雖處在帝位,垂拱有為、持守常道罷了,常懼廢黜。當時,司馬昱見熒惑入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一樣天象,故此非常不安,對桓溫親信也是本身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道:“大司馬正在對內穩定國度,對外開辟江山,臣願用百口百餘口來包管,不會產生不普通的事情。”比及郗超急於告假歸去看望他的父親(郗愔,忠於晉室)時,司馬昱說:“奉告尊父,宗族國度之事,竟到了這類境地,是因為朕不能用品德去改正保衛的原因,忸捏慨歎之深,怎能用說話來表達!”接著便詠庾闡之詩:“誌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誦得潸然淚下,打濕了衣衿。22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72年1月6日),大司馬桓溫廢司馬奕為東海王,並於同日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在朝堂改換打扮,戴平頂頭巾,穿單衣,麵朝東方流涕,叩拜接管天子的印璽綬帶,本日便即位為帝,改年號鹹安。桓溫臨時住在中堂,分撥兵力屯駐保衛。20

鹹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馬昱因病重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一夜連發四道詔令,桓溫都推讓不到。23

習鑿齒:平生所未見。31

司馬睿:子昱仁明有智度。29

汗青評價

即位為帝

政治

郭璞:興晉祚者,必此人也。29

首要作品

司馬昱有文集五卷。《淳化閣帖》又收錄有其書法作品《慶賜帖》六行。

③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晉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沙門支道林嘗言‘會嶴有遠體而無遠神’。謝靈運跡其行事,亦覺得赧(周赧王)獻(漢獻帝)之輩雲。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馬昱立司馬曜為太子。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又寫道:“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成,君自取之。”王坦之在司馬昱麵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隻是因好運而不測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甚麼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宣帝(司馬懿)和元帝(司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專斷獨行!”司馬昱因而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都稟報給大司馬,如諸葛武侯(諸葛亮)、王丞相(王導)的舊例。”桓溫看到後大失所望。同日,司馬昱在東堂駕崩,享年五十三歲。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於高平陵,24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