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呂護再次侵犯洛陽。蒲月,司馬丕派北中郎將庾希、竟陵太守鄧遐帶領水軍救濟洛陽。七月,呂護軍退守小平津。9
鹹安二年(公元372年)十一月的一天淩晨,盧悚派弟子許龍奧妙來到司馬奕居處,自稱奉太後密詔來迎司馬奕回京複辟。司馬奕聽了有些心動,想要承諾。這時,他的家眷出來死力勸止,他因而又回絕出門,並斥退許龍。司馬奕自知複辟有望,又怕再遭禍端,便成心表示得平淡以求安然,整天在家沉迷於酒色。朝廷以司馬奕安於屈辱,總算製止了殺身之禍。10
書法成績
鹹康八年(公元342年),襲封琅琊王。永和年間,曆任散騎常侍、中軍將軍、驃騎將軍。昇平五年(公元361年),崇德太後攙扶下即位,年號隆和。在位期間,內部軍閥鬥爭狠惡。大司馬桓溫在朝,幾次發兵北伐,浪費國力。北方鮮卑慕容部日趨猖獗,多次打敗東晉,導致東晉走向式微。興寧二年(公元364年),修習斷穀餌藥以求長生,導致身材中毒,不識萬機,要求崇德太後臨朝攝政。1
,並且於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奪回洛陽,固然不久就因為糧運不繼而撤退,東晉的版圖仍然有所擴大。
司馬奕生於鹹康八年(公元342年),出世當年就被封為東海王。
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日(公元386年11月23日20
),司馬丕在西堂歸天,時年二十五歲。葬在安平陵。司馬丕身後諡號為哀,和王皇後並葬於安平陵。14
昇平五年(公元361年)蒲月,晉穆帝歸天,皇太後褚蒜子命令說司馬丕本來早就該即位為帝,他是皇室正統,現在冇有人比他更合適當天子。因而司馬丕即位。5
在位),晉成帝司馬衍宗子,母為周朱紫。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拜散騎常侍。
司馬丕先任命桓溫揚州刺史,後又派人讓其入朝為宰相,成果桓溫分歧意。
三月二十九日,將晉哀帝葬於安平陵。8
《晉書》史臣曰:“東海違許龍之駕,屈放命之臣,所謂荏弱勝剛烈,得儘於天年者也。 ”13
21
。七月,將周氏下葬20
立為太子
讚曰:“海西多故,時災見及。彼異阿衡,我非昌邑。”13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拜任散騎常侍,不久加任鎮軍將軍。
建元二年(公元344年)玄月二十四日,晉康帝將兒子司馬聃立為皇太子。2
王夫之:“帝奕未有失德,溫誣其過而廢之。”
司馬丕在位期間實施土斷後,又在興寧二年(公元364年)三月一日再次推行,史稱“庚戌土斷”或“庚戌製”。15
),晉成帝司馬衍的次子,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1
而後趙石虎病死,中原大亂。晉穆帝在位期間東晉朝廷前後令褚裒6
平生經曆
三月,因為司馬丕一貫喜好長生不老之術,遵循羽士傳授的長生法,斷穀、服丹藥,侍中高崧諫道:“這不是功德情啊,陛下不該如此。”哀帝不聽,成果服藥後藥性大發而不能聽政,因而崇德太後褚蒜子攝政。
昇平五年(公元361年)蒲月丁巳日,司馬聃病在顯陽殿歸天,時年十九歲。司馬聃身後,諡號穆天子,廟號孝宗,安葬於永平陵8
褚蒜子:“琅邪王丕,複興正統,明德懋親。”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