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六年(318年),張寔建立前涼政權。
這時,南陽王司馬保圖謀稱帝,破羌都尉張詵對張寔說:“南陽王健忘莫大的熱誠,而想自稱帝號,上天不授予圖讖符命之書,德行不敷以適應期命,終究不是濟時救難之人。晉王司馬睿德才兼備靠近藩衛之臣,是先帝依托屬意之人,宜上表獎飾聖德,勸其登帝位,傳送檄文到各藩鎮,再給相府附加上手劄,那麼想要爭強的動機就會停歇,還冇有堆積起來的黨徒就會散去。”張寔服從其意。因而向天下發送檄文,推許晉王司馬睿為天子,派牙門蔡忠奉表章到江南,勸司馬睿稱帝。
建興八年(320年),當時的京兆人劉弘,善於傍門左道之術,客居在涼州的天梯山,在山穴中點燈吊掛鏡子取亮,用來利誘百姓,跟班他受道的有一千餘人,張寔身邊的人非常信奉他。張寔帳下將軍閻沙(《資治通鑒》作閻涉)、牙門趙仰(《資治通鑒》作趙卬)都是劉弘的同親。劉弘對他們說:“上天送給我神璽,將在涼州稱王。”閻沙、趙仰對他的話堅信不疑,暗中與張寔身邊的十多人暗害殛斃張寔,奉擁劉弘為君主。
太寧元年(323年)秋,張茂又在姑臧城大興土木,構築靈鉤台,彆駕吳紹勸諫說,曾經但願停止減少勞役,使下民療攝生息。現在卻又鼓起土木勞動公眾,這莫非是百姓所希冀於明君的嗎?張茂說,現在事情冇有停歇,不能拘泥於常言,在艱钜危急時怎能用承平時的事理來要求人呢?吳紹無言以對。10
大興土木
當初,漢末金城人陽成遠殺海太守兵變,郡裡人馮忠前去為太守收屍,撫屍號哭,吐血而死。張掖人吳詠被護羌校尉馬賢征召為佐吏,厥後吳詠擔負太尉龐參的屬官,龐參、馬賢相互假造罪行相互讒諂,按其罪行應處以極刑,二人都召引吳詠作證,吳詠考慮到冇法使二人都有理,便他殺而亡。龐參、馬賢忸捏悔怨,相互之間自行和解。張軌祭掃馮、吳二人之墓並虐待他們的子孫。
歸天
建興二年(314年),晉湣帝派大鴻臚辛攀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果斷推卻。
人物評價
人物平生
張寔(271年~320年),字安遜,安寧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涼武王張軌之子,前涼第二位君主(314年~320年)。
太興四年(321年)十仲春,張茂號令將軍韓璞帶領部眾攻取隴西、南安地區,設置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