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被他拍的心胸大暢,正要說話,旺財過來,請過安,道:“六阿哥,那邊菜備好了,您看……”
胤禛給康熙和太子各送一碗,道:“額娘可貴出門,兒臣便疇昔看看有冇有甚麼需求幫手的。恰好額娘在弄這個,曉得兒臣要過來給皇阿瑪存候,便讓兒臣帶了點過來。額娘說,這是西瓜、葡萄合著石榴榨的,不曉得合分歧皇阿瑪的口味,如果喝不慣,下次便換一種。”
胤祚持續道:“爺每頓吃的是精美,但是爺也隻吃飽了肚子罷了吧?冇有令‘酒肉臭’啊!爺將將填飽肚子,但是花出去的銀子,卻讓好多小我餓不著呢——按你的說法,爺每頓窩頭鹹菜,老百姓就有飯吃了?”
康熙笑罵一聲:“這不務正業的小子!”
******
胤祚嗤笑道:“爺買一個花瓶的銀子的確能夠買一家子一輩子吃喝不儘的糧食……但是花瓶到底不能吃啊!若我不花銀子把它買返來,彆人如何把它變成糧食吃掉呢?”
這類熾烈的氣候,穿的整整齊齊的趕了半日的路,喝上這麼一盞酸酸甜甜涼絲絲的果汁,且不說味道如何,就那股清冷冰爽,也能讓人重新舒暢到腳。
胤祚道:“不就一把鏟子嗎?要甚麼名字?就叫鏟子不就得了?”
成果天然是事與願違,趕上飯點兒的康熙還能趕走不成?
又問道:“他現在人在哪兒呢?”
陳拙忙跳開,道:“彆跪我,和我可冇乾係。”
康熙點頭道:“你能如許想,很好。”
最好不要,我那鍋子才一點點大,菜也備的不敷多……就夠我和四哥吃的!
“……”
同洛陽鏟,不,應當是六爺鏟一起傳播開來的,另有關於它來源的傳言——傳聞皇上東巡至此,瞥見田間乾裂,心憂百姓痛苦,寢食不安。六皇子胤祚不忍父親憂心,苦思冥想一夜,才發明出這六爺鏟,為父分憂,為民造福……
康熙微楞,這纔多大會呢,菜就備好了?朕的禦廚還冇這麼快呢!
他找人將幾個兒子都叫來,一起去看看官方痛苦,不想胤禛、胤祚、胤禎三個,再加一個胤祥都不在,一問說一早就出去了,康熙隻得帶了彆的幾個兒子及隨行的官員一道出去。
康熙帶著人順著田埂疇昔,冇多久就又瞥見一堆人圍成一片,胤祚坐在一邊的大樹底下打打盹。
“甚麼?”
“散吏馳驅踏旱丘,沙塵泥土掩雙眸。山中樹木減色彩,澗畔根源絕細流。到處桑麻增慨氣,家家老幼哭無收……”胤祚從樹上扯下一片葉子,道:“這是南宋時任平江主簿的王夢雷寫的《勘災詩》,是不是很形象?”
“你說……會下雨嗎?”
胤祚能記得起來的,不過是深挖井,廣積糧六個字罷了。
“額……”陳拙有點暈,這是甚麼鬼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