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龍棺_129、二龍湖(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我和大牙也不再瞎聊了,恐怕影響到柳葉。足足開了兩個多小時,終究進入了二龍山風景區。

明顯,這個村莊也沾了很多旅遊景區的光,家家都開起了“農家樂”。恰好是旅遊季候,家家門前都是門庭若市,人進人出,非常熱烈。我們一起上疲於趕路,眼瞅著都大中午了,一向水米未進,肚籽實在也有些餓了,就在村東頭找了一家院子挺大的人家,把車停了下來。

我們三個相互對視笑了笑,大牙一邊捶著腿,一邊問老孫頭,除了剛纔說的那些,這裡另有冇有甚麼名勝古蹟啥的?

車子剛停穩,從院裡就出來個老頭,很熱忱地把我們號召進屋。趁著我們洗手的工夫,手腳很敏捷地拾掇出一張空桌子。

車子繞過一道山梁後,終究駛上了平坦的公路。而二龍湖的湖光山色也垂垂地閃現在了麵前,湖麵如鏡,碧波泛動,遠遠地就能聽到大壩閘門下的泄洪聲,好似萬牛齊吼,氣勢滔天。

我看了看中間的老孫頭,閒談普通地問他,這二龍湖除了大壩另有阿誰湖心島以外,另有冇有啥彆的好玩的處所。

“名勝古蹟?”老孫頭嘴裡幾次地唸叨著。

老爺子很健談,扳話了一陣,我們這才曉得,這家“農家樂”是他們老兩口開的。老爺子姓孫,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這兒住了一輩子了。

從娘娘廟一向向南,很快就進入了孟家嶺鎮。到了這個地界,因為是長白山和鬆遼平原的過渡地帶,以是特有的丘陵地質景觀顯得非常特彆。這裡的山很多,大多都是石頭山,公路則是穿山而過,跟著山勢凹凸起伏,盤曲蜿蜒。

老孫頭哦了一聲,明顯有些恍然大悟。伸手往左火線指了指,奉告我們,就在那邊離這不遠,有個北崴子屯。傳聞那但是戰國期間燕國的邊城,離現在可有兩千多年了。在城裡偏北那塊有一個高台子,傳聞是甚麼點將台。另有考古的都來了好幾撥了,在城裡挖到過很多寶貝,我們先前還在內裡撿過一些瓦片,那瓦可賊標緻,上麵刻的都是花裡胡哨的斑紋。

二龍湖在公主嶺市、遼源市和伊通縣的二市一縣交界處,一湖碧水,三麵環山,風景娟秀,也是四高山區少有的幾處天然風景旅遊地。我還小的時候就跟著家裡人去過一次,但是時候長遠,除了記得有一道很長很長的堤壩以外,彆的也冇有留下甚麼印象了。

沿湖公路駛進未幾遠,便是個小村莊。村莊雖說不大,但是屋子倒是建得很劃一,紅磚灰瓦,家家戶戶都差未幾一樣。村口有塊很大的石碑,刻著三個鬥大的隸書大字:二龍村。

傳聞是戰國期間的邊城,我們剛提起來的興趣又有點兒泄氣了,畢竟年代相差太遠了,實在不貼邊。

人骨輿圖上標註的第二個處所就是二龍湖。

“就是幾百年前留下的老地兒。甚麼屋子啊、廟啊、塔啊,啥都行啊!我們對這個比較感興趣。”大牙進一步解釋道。

不大一會兒工夫,點的菜都上齊了。有魚,有肉,有山珍,另有一道農家小炒,看著都還不錯,頓時食慾大增。我們這一起上也是餓透了,時候不長,三張大餅,四盤菜最後都見了底,我們也撐得東倒西歪了。

老孫頭倚在門框上,衝我們笑道:“好玩的處所多了去了!山頂上有座二龍亭,老氣度了。湖裡還能夠盪舟,再往前邊走一段,還能夠漂流,能玩的處所多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