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到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衡量輕重,乃為之度數,賢人因此為之慮。其不中衡量度數,賢人因此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闔者,六合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故口者構造也,以是封閉情義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以是窺間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穩定,遨遊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觀要得理。故無目者,不成示以五色,無耳者,不成告以五音。故不成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成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前人有言曰:“口能夠食,不成以言。”言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粵若稽古,賢人之在六合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流派,籌策萬類之終始,達民氣之理,見竄改之朕焉,而守司其流派。故賢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竄改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鉗而縱,可鉗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複不失其度。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具有惡也,不能隱其情:□□必知其變。打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