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你好_第32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品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賄,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擺佈,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入,策而無描述,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成。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賢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善也,而民安之,不知其以是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以是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以是服,不知以是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是故賢人一守司其流派,打量其所前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寶貴:有為以牧之。覈定有無與實在虛,隨其嗜慾以見其誌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務實在,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成,明審其戰略,以原其同異。聚散有守,先從其誌。

粵若稽古,賢人之在六合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流派,籌策萬類之終始,達民氣之理,見竄改之朕焉,而守司其流派。故賢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竄改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鬼穀子摩篇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基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是以,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行動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例。以反求複,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安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彆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騰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必出於此。乃寶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藏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爬動,無不有短長,能夠鬨事情。肇事看,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