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禦其誌。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分歧者,不成實施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陣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群眾。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擺佈,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入,策而無描述,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鬼穀子》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賢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戰略,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戰略不兩忠,必有反忤;反因而,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凡趨合倍反,計有合適。化轉環屬,各有情勢,反覆相求,因事為製。是以賢人居六合之間,立品、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竄改,休咎大命係焉。口者,心之流派也;心者,神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流派出入,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謀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繁華、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對勁、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滅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得誌、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日“終”,言惡以終其謀。
自六合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成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賢人也。賢人者,六合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能夠上合,能夠檢下。能因能循,為六合守神。
粵若稽古,賢人之在六合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流派,籌策萬類之終始,達民氣之理,見竄改之朕焉,而守司其流派。故賢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竄改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必出於此。乃寶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藏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爬動,無不有短長,能夠鬨事情。肇事看,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