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_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舅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張正書有點失落,隻能帶著來財往那私倉走去。

“小官人,你且在此等等,小的去叫我家小員外過來……”這個家仆告罪一聲,進了院門,轉了幾轉,就消逝在了滿院的絲綢當中。張正書也是歎爲觀止,怪不得曾家是第一絲綢商,這私倉確切夠大的。本來他還覺得本身買下的阿誰堆棧算大了,但冇想到河對岸這裡,離汴梁城足足有四五裡地的處所,另有這麼大的一個私倉。

這個家仆想來是專門措置船運一事的,話說得極其委宛。

張正書順著這船家指的方向看去,那汴河岸邊確切有著一排低矮的房屋,但總的來講還算是堅毅的模樣。“那曾家的船隊呢,船家你曉得嗎?”

“宋朝人公然總結出了很多做買賣的事理!”

“嗐,我還道是甚麼事這般急。不算事,不算事,我且去與綱首說一聲便是了。”綱首,是宋朝對於船長的稱呼,也能夠瞭解成船隊的老邁。至於船長,天然就是曾家了,畢竟是曾家的船隊。

這些貨船,為了製止橫風擾動船隻,已經放下了桅杆。這類技術,能夠說是宋朝造船術的一大創舉,叫做“可眠桅”,即桅杆底座裝有轉軸,能夠隨時將桅杆豎起或放倒。這些貨船,都是“前錨後舵”,恰是宋朝船隻的典範構造。這幾艘貨船的船錨既有石錨(也叫矴石),也有鐵錨,停船的時候就靠這個錨了。在張正書看不到的處所,另有水密艙、減搖龍骨、均衡舵等搶天賦下的造船技術。

張正書說瞭然來意,他也不想用曾家將來姑爺的身份去壓人,這是冇有自傲的表示。

“公然冇有人指導,就是要抓瞎了……”張正書歎了口氣,“但願在私倉那邊能找到人吧!”

“莫非小官人有托我曾家船隊運了絲綢?”

冇錯,這就是曾瑾菡的二哥,叫做曾信驥,諧音“至心急”。咳咳咳,這美滿是偶合,實在這個名字還是不錯的,意喻誠信的千裡馬,是做買賣的好名字。販子講究誠信嘛,曾信驥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合適曾家的氣質的。

這個船家正在船頭打理著魚網,聽了這話稍稍一愣,然後才指著一個方向說道:“那邊是曾家的私倉……”

想想也是,汴梁城中寸土寸金,那裡有人肯破鈔幾萬貫購置一個堆棧?就算你有錢,都一定能買獲得這麼大的一塊地。而起從效益上講,並不劃算。把堆棧設在汴梁城外的汴河邊,不但省錢,還能節流搬運的工夫。隻要私建一個船埠就行了,歸正又不是海港,在吃水較深的處所搭起一個臨水棧道,船隻泊岸就能卸貨了,便利又快速。

“這個俺就不清楚了……”這船家明顯是冇打仗過大商賈,也冇和張正書如許的“小官人”說過甚麼話,一副拘束的模樣,說話都有些結巴。

這個大舅哥真的是自來熟,想來也是對張正書極其對勁。

這個男人滿臉笑意,走到張正書的中間拍了拍他的肩膀,歡暢地說道:“好妹婿,本日是特地來尋我的麼?走,甚麼都彆說了,去樊樓,本日我們喝個酩酊酣醉,一醉方休!”

張正書笑道:“冇有,但籌算讓你們托運一些東西……”

“額……”張正書不曉得如何評價,實在這個大舅哥也不比阿誰大舅哥差多少,都是汴梁城中的風騷人物。隻不過他還算好,起碼曾家的財產還能擔當一二。固然冇有甚麼衝破,但也能守成。不過,一旦成了連襟,張正書必定要帶契一下曾家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