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頭領鄙人麵叫道:“要官軍與我義兵同心合力,共禦金寇,倒是談何輕易?馬防使,你帶去的招安三條,官軍可有答覆。”
“前年童貫阿誰閹鳥來招安,就說要聽宣撫司號令,我們不管甚麼鳥宣撫,我們吃你呼延將軍的糧食,就聽你號令便了。”李臣大呼。
這時站過來一條大漢:“敢問都督,收不收燕人。”
待馬擴走開了,張橫帶了四小我來到呼延庚麵前,張橫道:“這是將主。”
馬擴謙善了幾句:“各家寨安插得法,戰守皆宜,足可與敵寇周旋一時,兩河統計,更不知有多少盜窟。異日金兵南下,即便各城儘失,我義兵以盜窟、水寨為安身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如得官軍合力同心,前後反擊,共犄金寇之角,天下事不敷憂矣!”
他的話被人打斷,趙傑走到他麵前,俯身下拜:“不識將軍虎威,多有衝犯。”隨即趙傑請呼延庚站到岩石上。
馬擴敷衍不能語,偷眼望向呼延庚。呼延庚大聲道:“趙頭領,李頭領,呼延庚有話說。”
趙邦傑覺得他是河北哪個寨子的頭領,規矩的打了個號召,就去號召彆人。
“燕人?你是燕地漢人?”
“是在絳州截下三百萬貫歲計的呼延庚,三百萬貫啊。那是多少錢呀。”
呼延庚自報家門:“河間虎岩。”
世人一麵往山上走,一麵聽領導先容此次會盟的環境。
“好。”彩聲大起。
接著是一個府州軍的潰兵,陽繼忠,原為府州軍一名下級馬隊軍官,善使一杆大槍,隨折可求救濟太原失利,不得已落草雁北山區,與一班潰兵靠搶匪賊維生。
世人都道好。趙邦傑道:“河東群雄遠來是客,河東的先來。”
“好,糧食兵甲,公允分派。”趙傑當場承諾。
“呼延庚?就是從太原十萬軍中救走王節帥的呼延庚?”
求月票、保藏、批評
盜窟裡有紋身妙手,走上前來,問:“都督願刻哪七個字?”
“刻哪七個字呢?請都督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