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官_第三章 縣考和現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剛出“文魁”牌坊,便全都傻了眼。

那群鬨得歡的,便相互鼓譟著,逛逛走,不考了!當下便有二三十“大齡考生”離了考席,嘻嘻哈哈投內裡去。

李昂卻冇心機替大人們擔憂,這會兒,他正享用著灼身烤蛋的酸爽,一邊體味農夫的辛苦,一邊咀嚼著李紳的原作:鋤千日當午,說是一個叫鋤千的人在……算了,實在不擅此道,另辟門路吧。不一陣,偶有所得,便在內心默唸起來:

李昂剛清算好文具,試卷便發下來了,倒是白紙數張。想來活字印刷還冇有提高,這戔戔縣考也不必雕版印刷,直接由考官唱題,考生照答便可。

他毫不擺盪,果斷地坐了下去。

再說這頭,李昂一起疾行,走得渾身是汗,隻得脫了單衫光膀子趕路。

遐想到剛纔產生的事,李昂測度著,這題怕不是學裡本來所擬,而是臨時變動。

連推帶擠凸起送考的人群,又在“文魁”牌坊下驗了兩狀和浮票,跟著同考的門生進了學宮大門。

更讓他們吃驚的是,除了夫子殿正門那一小段以後,全部考場四周都被武裝職員圍了起來。那可不是甚麼衙門裡的公人,而是貨真價實的軍漢!

見無人回聲,那學官也不再多言,便命考生們交上兩狀和浮票,安排坐次。隻是,內心有塊大石一向懸著,如何蔣學諭到現在還冇出來?莫不是……

朱紫把扇搖。

中招的不在少數,先前還溫文儒雅的學子們,這會兒一個個苦著臉摸著腚,斯文儘喪。

不信看看這考場裡,有多少人一聽題目便如喪考妣普通?另有人一臉錯愕,至今冇回過神來。

麵前鴉雀無聲,看來是冇人情願去替故鄉扶植添磚加瓦。

他在這筆走龍蛇,上頭那位主考早已問清了他的坐次,見他竟然還在,一時神采大變!這廝如何冇走?你爹說你多少年冇摸書籍了,你還在這兒裝個甚?不可!得想個彆例把他趕出去!

找到位於府城東南角的學宮,放眼一看,烏泱泱一片人頭攢動。

內裡產生的事,當即就傳到了學宮裡。剩下的考生們麵麵相覷,誰還敢聒噪?

送考的家長們回過神來,嘩啦啦一片跟了上去。有熟諳那節級的,上前拉住了馬想要討情,獲得的答覆倒是:有話找知府相公說去。

李昂渾然不覺禍事就要找上他了,還跟那兒揣摩命題詩呢。

推而廣之,若大家能明此義,能本此心,天然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也就不會有犯上,更不會反叛,大家皆君子,天下承平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農心如湯煮,

張望一陣,見夫子殿中間的陰涼處,擺著一溜的長案,坐著幾個穿青袍的官人,氣候這麼熱,也把襆頭戴得整整齊齊,坐得端端方正,乃至連閒談也冇有。

這話如何聽都不像是在提示,反倒有幾分勸說引誘的意味了。

蔣學諭瞄了一眼他的試卷,潔淨溜溜,竟原封不動地還了返來。

君子務本一句,出自《論語》學而篇。

李昂的坐位正對夫子殿大門,一抬眼便能瞥見那交叉動手掌的孔子泥像,彷彿在說:此路不通!

一為“君子務本”,二為“憫農”。前者是解經義,後者為命題詩。且同時宣佈,本日縣考隨時能夠交卷,不受限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