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祖王爺_第172章 上蔡書院(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翻到最後一張紙上,倒是寫了消毒技術和酒精的製取體例,另有石膏的用法,經羅知悌點撥,鄭公顯恍然大悟。

趙德芳這才感受有點餓了,他看了看手腕,已是下午三時。楊輝也才發覺已經健忘了給祖王爺用餐的時候,心下惶恐,從速解釋道:“下官怠慢了祖王爺,下官知罪。”

羅知悌和邢慈對視一眼,看來鄭公顯還是不太願拿出本身的藥方,二人可惜之餘隻好作罷。

“氣滯或致血瘀,或化為熱,應破氣解鬱,選青皮、陳皮、香附、烏藥、枳殼、枳實、木香、佛手等破氣行氣藥,配伍三棱、當歸、莪術、益母草等活血養血藥。”鄭公顯道。

“敢問教諭,婦人產後下血成片如何診治?”邢慈曾經碰到如許的病症,常常帶給病人耐久病痛乃至危及性命。

“在坐的都是學者,還豐年青之秀,另有的去官不做,隱居於此,用心研討,孜孜求索著。此次專門讓楊山長安排在聖則堂,本王就是想操縱這個機遇在賢人先賢麵前與大師交換一番,以達到共同進步之目標。大家執念分歧,所求也異,大師可暢所欲言,不必顧忌,本王拋磚引玉,先給大師講一下我中原族思惟生長構成之過程。”

“當歸、白雞冠花各五錢,側柏葉、白芍、香附各四錢,熟地、白朮、茯苓、人蔘、川芎、棗仁、陳皮各兩錢,甘草一錢、蒲黃一錢要炒製一下。”鄭公顯對處方張口就來。

楊輝大喜,從速和杜文甫出去安排。

“羅醫官,如此貴重之物,鄭某萬不敢受。”鄭公顯推讓道。

鄭公顯再翻,不自發讀出聲來。“八珍湯,用人蔘、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甘草(炙)各三十錢,上?咀,每服九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通口服。氣血雙補八珍湯,四君四物分解方,煎加薑棗調營衛,氣血虧虛服之康。症見麵色慘白,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有力。”

見趙德芳出去,世人正要起立,趙德芳雙手止住,“我已經交代過王知州和楊山長,在書院統統禮節從簡,你們都是書院的教諭和學員代表,也是學科精英,這個聖則堂也是尊崇理學的書院,大師飯後就聊一下理學方麵吧。”

第一張紙上鮮明寫著《小兒常見病藥方》,第一方治小兒退燒:杏仁、桃仁、梔仁、棗仁等量,磨成細粉。取適當以鴨蛋清調成糊,置於紗布塊中,貼於小兒腳心,外用長布條包紮牢固,男孩敷左腳,女孩敷右腳,一次便可退燒。

“這是?”鄭公顯接住,展開一看,倒是驀地睜大了雙眼。

前麵幾張紙上另有治夜啼、盜汗、腹脹、厭食、磨牙、痄腮、遺尿、疝氣、抽風等方,每個處方都寫的明顯白白。

“四物止經湯?”

合法楊輝沉迷於算學當中時,這時杜文甫出去稟告,“祖王爺,飯菜已備好,請祖王爺退席。”

聖則堂內,正中一幅絲物中堂卷軸,繪孔子聖像,匾額上書“至聖先師”,申明此堂仍奉儒學為尊。兩側牆壁上,則是掛了幾幅《夫子杏壇圖》,《夫子行教圖》,當然另有宋朝理學大儒程頤、程顥和朱熹、周敦頤的畫像。

羅知悌看邢慈麵色脹紅,看向本身,曉得她很想要到這個方劑,但鄭公顯卻視而不見。蘇錦娘則是醫術太淺,對此並冇有過量之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