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一看隋煬帝的詩詞,個個是讚不斷口,捧譽非常,正在世人獎飾之時,隻見正議大夫諸葛穎來到觀流行殿,神采嚴厲,臉麵無光,雙手作揖道:“陛下,此時不成渡江啊。”
蕭皇後道:“諸葛穎身為帝師,胸懷奇謀,皇上不成不信。”
宇文述口心不一,兩個兒子哪有公理可言,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化。
周法尚道:“皇上有旨,先至柳京,須策應諸路兵馬,同時進軍。”
樊子蓋、諸葛穎在一旁互看一眼,諸葛穎諫言道:“麥鐵杖連戰三陣,均不能渡河,使得高句麗士氣大振,陛下還需從長計議。”
第131回: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入彀折水軍
“但願如此,七弟保重。”蕭珺笑容稍展,但還是滿懷顧慮,蕭瑒看出姐姐心機,又對蕭珺言道:“娘娘儘可放心,小弟自會照顧本身。”蕭瑒告彆蕭珺,跟著大隊兵馬東去。
莫讚天子意誌高,應知苦戰死傷多。
看著隋煬帝孔殷的眼神,樊子蓋抬高聲音說道:“他陣亡了。”
百萬雄師東渡江,高麗危及更倉惶。
人前好話自說儘,背後好事必做絕。
隋煬帝勃然大怒,“小小高句麗未免太放肆,殺我大隋前鋒官,此仇不報,何時為了?”
征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進軍隨日暈。應戰逐星芒。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朕等不急了,傳令屈突通、屈突蓋、魚俱羅、魚具瓚把所部兵馬一字排開,強渡遼河!”
獨孤武都道:“傳聞諸葛大夫進諫皇上,被皇上怒斥,憂憤生疾。”
一個偏將殺出城內,報知來護兒:“啟稟都督,大事不好,六公子入彀,城內有伏兵。”來護兒大驚,馬上率兵入城策應。來氏父子,奮力廝殺,折了很多兵馬,才逃出城內。
一旁的虞世基、樊子蓋等幾個武將從速過來攙扶,安排人把諸葛穎抬了下去,樊子蓋感覺諸葛穎言之有理,作揖道:“陛下,諸葛大夫所言……”
三百戰船逞威風,跨海出兵相照應。
樊子蓋一看隋煬帝龍顏起火,說到一半的話也嚥了歸去,隋煬帝對樊子蓋揮了揮手:“你去看看諸葛穎,一把年紀彆有個好歹。”
隻見一個熟諳的身影閃過,讓蕭皇前麵前一亮,恰是五國舅蕭瑒,在前鋒麥鐵杖陣亡以後,大將薛世雄改任前鋒官,蕭瑒受命領受麥鐵杖所部兵馬,蕭瑒被封為左驍衛將軍,隨軍參戰。
不幸高麗枉流血,柳都城下不能平。
伉儷兩人正在說話,隻見裴蘊倉促來到,作揖道:“啟奏陛下,宇文述、薛世雄等各部已東渡鴨綠江,來護兒將軍已率水軍跨海直逼柳京,策應陸路雄師。”
高句麗都城名叫柳京(今平壤),來護兒得了戰報大喜,對副將周法尚言道:“一起前行,我水軍所向披靡,勢不成擋,今高句麗都城就在麵前,當取頭功,攻陷柳京。”
隋煬帝看著諸葛穎,臉上暴露一絲輕視:“諸葛穎,朕看你真是老胡塗了,用不了十五天,百萬鐵騎就將高句麗踏平,那裡會有告急撤兵的事理?”
周法尚道:“都督如果必然要攻柳京,末將願領一軍,作為後應,以防萬一。”“好,就依將軍。”來護兒點起四萬馬步軍,直奔柳京,把大部人馬交予周法尚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