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屈突蓋二將臉麵無光,絕望回到中軍大帳,兄弟二人雙膝跪倒,伏地請罪,屈突通奏道:“啟奏皇上,敵軍城池加高,日夜強攻,不見轉機,末將請罪。”
“啊?”蕭珺不聽便罷,一聽此言如同五雷轟頂,驚詫不已,蕭珺稍稍穩了下情感,問道:“立即調集東都城內將官,乾陽殿候旨。”蕭皇後傳下懿旨,樊子蓋馬上領命傳旨,調集東都文武官員。
樊子蓋拿出急報讀道:“大業九年六月初三,禮部尚書楊玄感率黎陽賊眾,起兵造反。分兵兩路直奔東都洛陽而來。”
“主公既然籌辦造反,必須招募兵馬,不如答覆皇上,運河沿途盜賊叢生,需征招兵勇,押運糧草。”
李密聞聽此言,言道:“皇上公然不聽皇後勸諫,要執意出兵。何不趁機叛逆造反?”楊玄感大喜,把楊萬碩留在身邊,另派人帶著家奏章回稟天子,而楊玄感則帶著府上擺佈將官直奔黎陽大營。
楊玄感聽了上中下三策,深思很久,言道“今百官家眷都在東部,若先取之,足以驚動聽心,且洛陽不拔,何故請願?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以是尚書大人,百萬雄師的糧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勸道。
這一日,俄然虞世基倉促來見,送來皇後親筆奏疏。隋煬帝翻開奏疏,對虞世基言道:“皇後說沿途之上,盜賊頻生,勸朕罷兵停戰。”
快馬飛報東都洛陽,東都留守樊子蓋得知楊玄感造反,心驚萬分,趕快前去乾陽殿,拜見皇後蕭珺。蕭皇後見樊子蓋滿頭虛汗,神采焦心,便問道:“樊大人有何要緊之事?”
李密毫有害怕,解釋道:“當目前綱已亂,世道難寧,恰是起事的良機。”
“傳令四周攻城。”
李密接著說:“令尊越國公歸天後,關中派仰仗蘇威、宇文述,此二人一個是有為好人,一個詭計之徒,但二人已老邁,以後再無賢達之才。江東派全賴虞世基、裴蘊,此二人一個是恭維小人,一個是枉法苛吏,終無大用。皇後黨原有諸葛穎、蕭琮、蕭瑒,頗具才調,何如接踵隕落,命歸鬼域。如此看來,皇上部下除了一群武夫,再無能人。”
黎陽大營頓時陣容鼎沸,一呼百應,楊玄感頂盔披甲,登上點將台,擺出寶劍賭咒高呼:“主上無道,不以百姓為念,窮兵黷武,天下擾亂,死遼東者以幾十萬計。今與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
楊玄感聽了這話,深有感到,“玄邃說的不無事理,朝廷真要到誤國誤民的境地了。”
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謀反之策,讓楊玄感大吃一驚。楊玄感看看窗外無人,掩起房門,對李密說道:“玄邃不成胡說,倘若傳出去……”
“樊大人快把火線急陳述知世人。”
就在隋煬帝二次東征的同年六月,楊玄感高聚義旗,起兵造反。黎陽岸邊,叛軍開端施助貧苦百姓,不明本相的百姓紛繁堆積,人流湧動,此舉短時候內大得民氣。
“速速道來。”
攻城安插已畢,隋煬帝對宇文述道:“傳旨彆的各軍,明日開赴,繞道直逼鴨綠江。”
魚俱羅把臉一拉,感喟說道:“我本大將,戔戔賊寇,何足掛齒。何如皇後與樊子蓋皆不派我出戰,讓人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