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_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為兵獻計招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世人見郝孝德戰死,那裡還敢應戰獨孤武都,一鬨而散,倉猝逃脫。獨孤武都,翻身上馬,掀起馬車轎簾:“老相國莫要惶恐,獨孤武都在此保駕。”

百官禮畢,楊侗道:“昨日老相國歸朝,朕方得知太皇太後仍在反賊宇文明及手中,皇祖母受難,朕心難安,本日商討援救之事,有何良策儘可說來。”

管家道:“段達、跋野綱二位將軍求見。”

郝孝德一看隋兵來到,擔憂蘇威逃脫,催馬便衝向馬車,欲殺蘇威;獨孤武都不問啟事,也催馬奔向馬車,欲救蘇威。

唯恐瓦崗記舊仇,叔侄勾搭起詭計。

百官退朝,大將軍王世充回到府上,鬱鬱不言,心中是滿腹痛恨。王世充最靠近的副將,便是侄兒王仁則,王仁則見叔父不悅,將茶水悄悄端上:“叔父有何不快,悶聲憋氣,不如給侄兒說說?”

蘇威問道:“將軍為安在此?”

王世充嚥了口茶,把茶碗往桌上一墩:“元文都自發得是當朝宰相,當堂怒斥本官,欺人太過?”

“啊?”王世充問道:“侄兒,你想如何?”

楊侗問道:“李密畢竟是手握十幾萬叛逆兵的反王,以元愛卿之見,招安該當封個甚麼官職。”

蘇威張望,官軍當中,為首一員大將,不是彆人,恰是大將獨孤武都,頓時蘇威心中轉憂為喜,趴在車篷中聲嘶力竭大喊:“獨孤將軍,我乃蘇威,還望相救。”

“先動手為強,後動手遭殃。”王仁則道:“叔父手上有兩萬淮南精兵,何不鼓勵將士,策動宮變,斬殺元文都,挾天子以令百官。”

“唉……”李密手托下巴,凝神半晌這才說道:“老兒欺我太過,蘇偉年老,必定尚未走遠,命大將郝孝德立即緝捕蘇威!”

“那現在如何?”

打打談談欲招安,昔日宿恨擺一邊。

單說七月十九日這天,王世充、王仁則帶領淮南將士與段達麾下將士,堆積淮南營。校軍台上,王世充頂盔掛甲,腰懸佩劍,殺氣騰騰,掃望麾下將士:“諸位兄弟,宰相元文都等一群文官,勾搭盜賊,要承諾高官厚祿招安。重用盜賊,而怠慢諸位將士。”

洛陽本是帝王都,卻非大家能出頭。

段達大喜:“我與跋野綱願傾力互助。”三人相互稱謝,決意起兵。

大將軍王世充之以是極力反對,就是因為自從王世充率兵救濟東都洛陽,與瓦崗軍大小交兵多次,相互廝殺,不免仇怨深厚。一旦李密成了隋臣,隻恐今後也會抨擊東都的舊臣。

王仁則賊眉一抖,鼠眼一轉,湊到王世充耳畔:“與其封李密做魏王,不如叔父自主為王!”

蘇威趕快撂倒柺杖,屈身膜拜,獨孤武都和中間寺人架著蘇威,難以下跪。楊侗道:“老相國免禮,老愛卿是三朝老臣,此後上殿,朕賜愛卿免跪。”

段達道:“本日朝堂之上,將軍辯駁元文都,鄙人覺得不無事理。”

蘇威這才麵帶笑意,幾次點頭:“勞請將軍速帶老朽去見皇上,老朽十萬孔殷的軍情相告。”

楊侗所說的太皇太後,指的恰是蕭珺,想到蕭珺環境,蘇威老淚縱橫,長歎短歎:“唉,先帝被害,皇室儘遭殛斃,宇文明及穢亂宮室,太皇太後為保齊王楊暕的遺腹子,受辱於宇文明及,得以保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