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言道:“叔父遠道而來,是為隋梁之好,我與蕭妃等候久矣。住到都城那就真如一家人了,免得遠隔千裡,倍加思念。”
不過幾日,蕭琮等人便分開江陵乘船北上。蕭琮拜彆,二王蕭瓛奉旨入宮監國,安平王蕭岩也來到宮中,密會蕭瓛。
瞬息之間,西梁三百裡火食鼎沸,江陵城表裡民氣慌慌,謊言四起,梁國百姓不知啟事,難辨真偽,都覺得隋軍南下,即將燒殺打劫,顧不得很多,皆是拋家撇業,攜妻帶子,紛繁去往岸邊渡口,乘船向陳國逃竄。真可謂:
流浪失所撐船過,滾滾江水泛花沫。
梁主蕭琮道:“二弟既然願去,我命戴將軍點撥兵馬與你。”
“奉天承運,天子詔曰:屬國西平王蕭岑,德高望重,政績凸起,今適應天意,歸順大隋,為天下榜樣,特晉封為大將軍、賜爵懷義郡公。欽此。”
蕭瓛問道:“陛下拜彆,起碼也要個把月的時候,不知朝中之事,如何管理。”
二王蕭瓛道:“侄兒何嘗不想,何如戴僧朔把持兵權,怎能說動?”
宮裡的寺人不知真偽,一起到了戴僧朔府上,傳下口諭:“二王爺蕭瓛有令,皇上來了手劄,請大將軍領受玉璽,安排船隻送諸王入隋。”
宮闈深深起殺機,隻為政見多分歧。
侍從不知是那裡事,便把錨,忽見遠處來了一標兵馬,有二百多人,為首之人恰是趙行內,趙行內一看船已離岸,大聲喊道:“樊大人,監國有要事商討,何故不辭而彆?”
蕭岩說道:“現在皇上闊彆,隋將崔弘度在江北紮下水寨,大隋吞梁,遲早之事,不如早作籌算,我等歸順南陳。”
聞聽此言,嚇得蕭瓛盜汗倒流,心中暗想,許世武偷渡陳國,被人發明,倘若被緝拿返來,把我供出來阿誰是死路一條。這時蕭琮又說:“我欲派人沿江埋伏,緝拿許世武。”
“宮廷以內,持刀意欲何為?”
“唉,”蕭琮長歎一聲,搖了點頭,言道:“既然事已至此,傳朕口諭,明日朝會百官,商討歸附大隋之事。”
蕭岩想了一番,說道:“我有一計,將戴僧朔調虎離山,篡奪兵權,攜民南逃。”
紫靈殿內,文武官員擺列兩側,隋使樊子蓋也位列此中。蕭琮說道:“諸位愛卿,此次許世武暗通陳國,企圖謀反,民氣難測。朕欲親往大興城,麵見隋天子,商討歸順之事,以免兵戈之災,後患無窮。”
二王蕭瓛,傳出兩道密令,一道命寺人召大將軍戴僧朔入宮監國;另一道命親兵總管趙行內帶領一隊刀斧手,埋伏宮中,乘機刺殺戴僧朔。
許世武慘遭殺人滅口,蕭瓛立即奏報蕭琮,蕭琮傳聞許世武被殺,便問道:“為何不嚴加審判,問出通敵黑幕?”
許世武道:“眼下之計,隻要兩條路可選,要麼歸順隋國,要麼歸順陳國。”
寺人答道:“皇上有急事商討,召二王爺蕭瓛和大將軍戴僧朔入宮議事。”
蕭瓛不知何事,便換了朝服,隨小寺人一起進了梁宮。這時大將軍戴僧朔已到,蕭琮言道:“剛纔有人奏報,水軍都督許世武調用戰船,私往陳國,有通敵之嫌。”
入了宮廷,隋文帝楊堅早已籌辦安妥,來到宣文殿前,內史薛道衡宣讀冊封聖旨,蕭岑撩袍跪倒,薛道衡讀道:
楊廣、蕭珺、蕭瑀作為長輩行了大禮,拜見叔父。蕭岑大喜,說道:“本覺得此番征召入朝,遠赴關中,再無親人可遇,現在看來老夫反到是四海皆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