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著我,眼神中帶著疑問。我不欲多說,獨自分開了。
李世民的身材一日不如一日,朝中的事件都暫由長孫無忌幫手太子措置。李恪和李愔都決定暫留長安。
來到房府,未等人通報,我就徑直走進了高陽的房間。她正在用一把檀木梳子有一下冇一下地梳著頭髮,發上繫著一條紅色的髮帶。
我不曉得高陽坐在高陽的墳前喃喃的說著甚麼,她彷彿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的事產生得俄然,她必然另有很多的話冇有來得及和辯機說。
我感覺這件事過分蹊蹺,韋貴妃嫁給李世民那麼多年,對他又不是冇有情,如何會連李世民的靈堂都不來呢。
自辯機身後,高陽整天素衣素服,卸了珠翠,辭了粉黛,冇有了昔日的傲岸,反倒多了一份清冷,我想她的心必然是跟著辯機的死完整的封閉了。但是饒是如此,她仍舊是美的。隻是她的美,人間已經冇有人有資格賞識了。
我說道:“你總該去看看纔是。”
我聞了聞清冽的茶香,口中唸叨:“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斷交,免教存亡作相思。”見他看向我,解釋道:“這是在一千年後藏族,也就是現在的吐蕃的一名和尚寫的詩。”
辯機的目光直視著火線,不曉得在看甚麼,或許他甚麼都冇有看。
我走到她身後,說道:“皇上駕崩了。”
高陽放下梳子,說道:“你先歸去吧,我一會兒就進宮。”
我正思忖著,楊妃說道:“你去瞧瞧高陽吧,如許的時候她不來,今後不免會落下話柄。”
張公公手裡捧著黃色的卷軸,口中唸唸有詞,我卻一句也冇聽出來,耳邊隻要低低的抽泣聲。
眼看著夏季一天一天逼近,長安城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她的臉上一絲神采也無,讓人猜不透她究竟是悲是痛,或者是彆的甚麼情感。
他唸的詞聽著耳熟,我卻不記得是在那裡聽過了,模糊彷彿是南朝樂府。我心中所想的倒是另一句詩,“問人間情為何物,直教人存亡相許”。
徐惠持續半個月整天蝕素,每日天不亮就去佛堂誦經和謄寫經文,但願本身的虔誠能夠讓李世民好起來。
行至停放官醇的大殿,諸妃、皇子、公主皆已經到了。高陽和蔣王冇有來,奇特的是,韋貴妃也不在場。國喪是何種場合,她身為貴妃,在後宮中位分最高,又如何會缺席?
“好。”我應了她,命宮女們幫高陽洗漱打扮。
高陽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說話的躺了整整兩天。第三天,她終究下了床,對我說:“我想去看看辯機。”
我數度見媚娘和李治端倪傳情,因曉得汗青的走向,不肯禁止,隻是提示媚娘人言可畏,人多眼雜。
行至玄武門,守門的侍衛們已經在鎧甲內裡加了一件素服。
她背對著門口,從銅鏡裡看到我,緩緩的開口道:“慕雪,你來了!”
楊妃看了看時候,含著淚對張公公說道:“時候不早了,彆等了。”
剋日來李恪很少在府中,偶然候我等他一整晚都等不到人。我不曉得他在忙些甚麼,他也向來不肯和我說。我問沈洛,沈洛隻是支吾著不言語。我問李愔,他也隻說,三哥自有他的事理。
模糊還是小學的時候,讀*的《沁園春》,讀到“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當時就在想,汗青上的唐太宗該是甚麼模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