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氣象_第136章 名將之子與皇室宗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他是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恭王李明的玄孫,生於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趕上了亂世的尾巴,建中四年(783)剛好步入半百之年。

待劉德信他們進入埋伏圈,淮西軍伏兵四起,喊殺聲響徹天宇。士氣低迷的唐軍有力抵擋這些逃亡之徒,被追殺的四散逃奔,好不輕易湊集到的一萬三千餘人折損大半。

李希烈向朝廷上表,把私行進軍的罪惡全數推到了周曾身上,並表示本身將撤回治所蔡州(河南駐馬店汝南)以示悔過。而實際上他是在等待朱滔的救兵,至於顏真卿,則被他關到了南陽的龍興寺。

三月尾,荊南節度使(湖北中部,治所位湖北荊州)張伯儀在安州(湖北孝感安陸縣)被淮西軍打的大敗,張伯儀僅以身免,連朝廷頒佈的節度使旌節都落到了淮西軍手中。

朝廷被迫彆的斥地了上津山路(即湖北十堰鄖西縣上津古鎮),南邊各地貢賦取道宣州(安徽宣城)、饒州(江西上饒鄱陽縣)、荊州,經武關(商洛)運至長安。

至此,南路疆場根基被李皋所控,淮西軍被迫轉入防備。而在河南疆場,淮西軍的進守勢頭仍在持續!

獲得動靜的李希烈安排他的精銳騾軍,提早在唐軍前去襄城的必經之路滬澗(平頂山郟縣西四十餘裡)設伏。

兩人無端捱了一頓臭罵,既難堪又委曲,隻得狼狽調頭向襄城進發。因走的過於倉猝,沿途竟連標兵都冇有派出。

此次戰役導致交兵兩邊元氣大傷,加上氣候漸熱,便各自躲入城中休整。

喜好大唐氣象請大師保藏:大唐氣象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唐軍見狀紛繁用箭射向修牆的淮西軍,淮西軍也派出火力援助隊向城內放箭,兩邊矢如雨下,鬥了個旗鼓相稱!

正所謂一將無能、害死全軍!襄城之危帶來的胡蝶效應很快影響到了疆場全域性,引發了後續一係列惡性事件!

李希烈立即指派親信將領李克誠率領淮西特種兵——騾軍(因淮西缺馬,故而將騾子當馬用)追上週曾,將他斬於軍中,又在城內捕殺了王玢、姚憺,韋清則因周曾他們冇有供出他來而得以倖免。

這兩人大有來頭,哥舒曜是前隴右、河西節度使,一代名將哥舒翰之子,突騎施族,年幼門蔭參軍,曾跟從李光弼征討過安祿山,有著將門虎子的優良基因與難能寶貴的實戰經曆!

他冇推測讓他一向抱有但願的、優良的藩鎮節度使李希烈也會造反,因此在思惟上、行動上都毫無籌辦。

李勉與李皋同為皇室宗親,在批示作戰方麵卻有雲泥之彆。

四月份,德宗詔令兵分兩路進擊李希烈!

劉德信、唐漢臣帶領殘部彆離逃往汴州、汝州,淮西軍先頭軍隊乘勝抄掠到了東都洛陽四周。李勉擔憂東都有失,忙派大將李堅帶領四千餘人助守東都,李希烈出兵抄斷了李堅後路。汴宋軍自此一蹶不振,襄城情勢岌岌可危!

哥舒曜冇法,隻得率軍自汝州(河南平頂山)進發,走到襄城東北潁橋鎮時天降大雨,空曠的田野上頓時電閃雷鳴,俄然有道龐大閃電劃落在雨中疾行的唐軍步隊中,6、七名將領連人帶馬翻倒於地當場斃命。哥舒曜大驚失容,急令回軍進駐襄城。

德宗隻得安排神策軍將領劉德信,從駐京各將領家中臨時招募了三千多人,倉促發給行裝,敏捷從都城解纜,會同汴宋節度使李勉前去援助哥舒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