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陳玄禮、李林甫、太子李亨三人的眼睛瞪得滾圓,如同牛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不會吧?上天如此助大唐?”
“陛下,這事不消擔憂吧?李昌國他們打得那麼好,邏些已經被團團圍住了呢。”楊貴妃很有些不測,捋了捋鬢邊秀邊。
“那還冇有,卻也差得不算遠了。”李隆基笑嗬嗬的把手中軍報一揚,調子很高,幾近是在歌頌:“邏些產生大火,把邏些化為廢墟了。”
“但願時候還來得及。”李隆基仰首望著殿頂,憂心忡忡。
王忠嗣與太子李亨的乾係最好,如果他複職的話,太子李亨的權勢就會大增。
固然這類事早在料想當中,陳玄禮、李林甫和太子李亨還是直髮楞。
李隆基眉頭緊擰著,苦衷重重,高力士站在身邊,一言不發,彷彿他不存在似的。
光有精銳之軍,冇有良將統領,也不成能鎮守河湟之地,這擇姑息成了必定之事。
“是好動靜?”李隆基眉頭一挑,快步上前,一把奪過來,展開一瞧,不由得大笑:“哈哈,天佑大唐矣!天佑大唐矣!”
陳玄禮和太子李亨的目光齊刷刷集合在李林甫身上。
“是啊。這幾個崽子固然賣關子有一手,措置此等事倒是不凡,吐蕃對峙不了多少時候了。”李隆基重重點頭,非常欣喜。
“父皇,兒臣覺得龍武大將軍所言極是有理。”太子李亨也在為王忠嗣起複而儘力,天然不會錯過此等良機,道:“若王忠嗣不能擔此重擔的話,隻能從李昌國和哥舒翰二人中調回一人。”
“陛下賢明。”李林甫讚美一聲,道:“臣覺得,能夠用新招驀的壯勇換下精銳,把精銳派往河湟之地。”
“妙!”陳玄禮和太子齊聲讚歎。
“你們說,要如何措置為好?”李隆基打量著三人問道。
“陛下,西域軍報。”高力士捧著一份軍報,快步過來,呈給李隆基。
(未完待續)
王忠嗣知兵善戰,是當時頭號名將,如果由他駐守河湟之地的話,再好也不過了。安祿山當然是一時名將,不管名譽還是軍功,還是才氣,都不能與王忠嗣比。
“陳將軍所言,臣也附和。”李林甫是安西多數護,西域戰事與他有很大的乾係:“大食勢大,如果大唐派出的救兵太少的話,濟不得事,反倒讓大食一一擊破。是以,派往西域的救兵要多,要一起行動,眼下較著不能派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