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都護府設立,哥舒翰坐鎮,主理軍務,李白輔之,主理政務,如此極好。”李隆基眉頭一挑,又道:“固然擇人,倒是不敷。吐蕃該當如何管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務。若此事不定,吐蕃難以管理,你們都說說。”
“陛下,臣覺得,可循突厥舊例,把吐蕃之地分紅數部,分封屬國,大唐隻要駐軍便可。”楊國忠恐怕被彆人搶了功績,搶著出主張。
“設立吐蕃都護府這事,朕準了。”李隆基重重點頭,衝太子李亨道:“太子,你說說,另有哪些事要做?”
李林甫又要駁斥,隻聽李隆基暢笑道:“嗬嗬。當初,朕賜金放還李白,就是要讓他去曆練,去其狂悖之行,現在呐,腦筋總算是開竅了,言談舉止跟換了小我似的。再者,其對政務多有獨到之解,朕覺得,太子所言可取。吐蕃軍務交給哥舒翰,政務交給李白。”
“這個……”李隆基沉吟不決。
“哦。”李隆基眉頭一挑,大感鎮靜,問道:“丞相何出此言?”
“陛下,此言極是,還請陛下明察。”楊國忠正愁冇有籍口,聽了這話,大覺有理,大聲附和。
楊國忠與李林甫素不相能,此時哪會錯過出風頭的機遇,就要駁斥李林甫,隻見李隆基微微點頭,大為同意:“丞相老成謀國,實是可貴。”
李林甫不愧有雄才的殲臣,這番計算讓民氣服口服。
“陛下,臣覺得丞相之言固然有理,但是,若行郡縣的話,朝廷破鈔極大。”有大臣已經在計算破鈔了:“還不如行分封,朝廷不但不消耗錢,還能夠收吐蕃之治效。”
“這話倒也有理。李白雖是才情不凡,畢竟冇有做過官,冇有措置過政務,不得不慮。”李隆基微一沉吟,如果在彆處,他能夠不消考慮此事,在吐蕃不可,因為吐蕃新定,毫不容出錯。一旦出錯,就會生亂。
李隆基右手重揮,道:“你覺得何人可坐鎮吐蕃都護府?”
“太子所言極是,李昌國他們就在吐蕃,對吐蕃的景象比我們熟諳,谘詢他們的觀點,再做定奪也不遲。”李隆基大為同意。
李林甫雖是千古罕見的殲臣,卻有雄才,見事明快,他要求先管理吐蕃,而不是楊國忠說的撤兵與大食大戰,的確是當得李隆基的讚美。
如此盛讚很少見,李亨是鎮靜莫銘,要不是機會不對,他真想放聲高歌了,忙道:“這都是父皇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