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09章:力扶將傾不顧身(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時近子時,充滿血腥和動亂的上巳節即將疇昔,將來如何,卻仍然恍惚不清。長安西郊,素葉居莊園四周的樹林中,背靠樹乾的河中兵馬使李定邦閉目養神,對城中模糊傳來的喧嘩聲無動於衷,彷彿那貪婪吞噬萬千人道命的烽火和動亂與他毫無乾係。

李定邦的父親李令問是帝王少年時的玩伴,李隆基在藩邸為臨淄王時,日日與李令問等狐朋狗友飛鷹走犬。出身將門的李令問不但善於騎射,還善於烹調。每次陪李隆基田獵,李令問都會挖空心機烤炙野味,變著花腔討李隆基歡心。

隻是以句,李定邦遂以阿史那暘為知己,甘心為他赴湯蹈火、肝腦塗地。而阿史那暘對李定邦愈發正視,待其右遷河中節度使,當即奏請賢人恩準,調李定邦為河中兵馬使,助其執掌河中雄兵。

來到庭州,李定邦驀地認識到,瓊樓玉宇、美輪美奐的通都大邑乃豪傑塚,殘陽如血、烽火四起的邊城纔是李家兒郎的宿命之地。不幸的父親恰是在長安待久了,本該用於定乾坤的殺伐之術竟淪為奉迎帝王的庖廚之技,更可悲的是,本為奉迎賢人的熱誠忠心換來的倒是君恩斷絕、客死他鄉。

早在庭州之時,李定邦已發覺阿史那暘胸懷弘願,隻是摸不準其野苦衷實有多大。而到了間隔長安萬裡之遙的拓枝城,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阿史那暘才流露雄圖偉業的一角。令李定邦欣喜的是,阿史那暘所圖正可幫他一吐胸中悶氣。

開元十五年(727年),李令問的姻親叛逃漠北,李隆基竟遷怒與他,將其貶為撫州(今江西撫州市)彆駕。無端受連累的李令問悒悒不樂,在彆駕任上不過數月就鬱鬱而終。

潛伏暗處裴家部曲以眾擊寡,偷襲了多股飛龍禁軍,唯有警悟的高仙桂走巷子躲過一劫,但他並未完整拋棄裴家部曲的眼線,反將死神引向高雲舟……

沉浸在醉人東風中久了,李定邦不由自主吐出胸中的憤激。然話甫說完,李定邦就追悔莫及,畢竟他痛恨的但是奄有四海的帝王。不料阿史那暘隻是悄悄拍了拍他的肩:“君王多刻薄,賢人本寡恩。”

廣平王覺得偷襲華州大營的士卒皆為河中悍卒,殊不知阿史那暘早通過喬裝成安國商隊的親信與安祿山搭上線。東宮一黨自發得得計之時,藍田、武關一線早已流派敞開,被潼關反對在外的幽燕鐵騎將掀起橫掃長安的暴風巨浪,而懵然不知的太子,還在做著逼宮奪位的春秋大夢。

李定邦已然記不清他與阿史那暘瞭解於那邊,或是在討伐後突厥汗國的征途、或是在與突騎施部對峙的邊塞,但他始終記得泛動在阿史那暘眼眸中的賞識之光。自父親亡故後,李定邦好久未曾感遭到純粹由賞識編織成的暖和。

謀剌思翰主動請纓,欲赴潼關火線抵抗叛軍。不出所料,華州大營采納葛邏祿部所請,令其駐紮在長安西郊,闊彆華州和潼關。不但如此,高仙芝還命北庭藩屬沙陀部與葛邏祿比鄰而居,明顯是為了監督謀剌思翰。而卡在武關與長安之間的藍田關,則交由安西節度副使席元慶扼守。

射殺高雲舟後,裴誠略加鞭撻便從於闐輕騎口中得知素葉軍已進入京畿。

幸虧當下謀剌思翰與河中軍還需同心而行,故李定邦依計厚賄楊國忠,謀得武關防備使的調派,率一千河中輕騎鎮守京畿東南流派,廣平王則旋即出任武關梭巡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