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少年行_第110章:碧波儘染英雄血(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活捉史朝義!為高樞密、封節帥複仇!”

弧線內,成千上百素葉步兵井然登岸,轉眼間便用長槍、陌刀、強弓鑄成一道堅若金石的防地。

兩個月前,本為行營兵馬使拱衛李琦的史朝義,猝不及防間被運氣的湍流牽動,親曆了盛王遇刺、範陽軍偷襲、藍田攻防等變故。為保滿身家性命,史朝義在藍田城即將淪陷之際臨陣背叛、突放暗箭,斬斷高仙芝大纛,投奔範陽軍而去。

“哈哈,王霨,想不到吧!”一馬搶先盪開長槍入陣衝殺的史朝義鎮靜不已。

圍攻睢陽之時,史朝義從幾次北來的密信中嗅到一絲非常的氣味。父親南征北戰數十年,向有知兵之令名;平盧軍駐守苦寒之地,可謂邊鎮強軍。素葉海軍雖強大無匹,可絕非全無缺點,隻要不憐惜性命,定能克之。剿除素葉海軍,睢陽城指日可下,唐廷的江淮防地便被扯破,東風十裡的揚州就會成為平盧軍的獵物。

雲籠入塞馬,風捲渡河旗。

“幸虧公孫門自有一套聯絡之法,蕭菲小娘子定能儘快覓得蘇十三娘……”

當年盛王祈雨遇刺,王準趁機暗害王霨,王霨以細頸玻璃瓶盛猛油火,抵住刺客;藍田之戰,不知從何殺出的馬隊用牛皮袋裝猛油火,燒燬素葉軍的戰車。

退兵前史思明做了周到安排,築堤禁止素葉海軍之餘,還順手佈下願者中計的圈套,以對付窮追不捨之敵。

通濟渠上倖存的戰船雲集大陣火線,以石彈、弩矢為進擊的卻月陣壓住陣腳。旗艦碎葉艦則緩緩切近西岸大堤,橫掃離宮城牆上的平盧軍弓弩手,唯有衝在最前的俱蘭艦仍為鐵索隔絕,留在原地進退不得。

“素葉軍真是難纏……”史朝義一刹時也心生退意,畢竟他已清楚,父親意不在睢陽,並未籌算與王正見父子不死不休。

藍田之戰後,急於離開險境的史朝義並未跟從崔乾佑北上,而是跟從田乾真退守武關。待史思明點兵南下,史朝義被安祿山召至洛陽。他分開不久,武關就被忠於唐廷的劍南軍光複,東西對峙的兩邊重回長安政變之前的格式。而從遼東南下的數萬平盧軍,遂成為突破戰局均衡的關頭。

史思明雖擺出不克睢陽誓不罷休的架式,可其行軍佈陣卻到處以自保為先,絕無與素葉軍死戰到底的決計。不過稍受波折,竟生退兵之意。

死傷近百的靺鞨馬隊見素葉軍軍陣鬆散,不等史朝義的軍令,便自行撤到神臂弓射程以外,逡巡不前。

渠東林中,史思明的大纛已傲然立起,通過旗號批示兩岸平盧兵馬。

“靺鞨部,派兩個千人隊禁止敵軍登陸!牙兵隊,速重整陣列,壓抑敵艦!標兵速奉告史節帥素葉軍企圖!”史朝義收起刹時的慌亂,定好應對之策:“陸戰,吾求之不得!”

內心翻江倒海的史朝義強壓心中不滿,大聲令道:“石砲、床弩,對準敵陣戰車猛射!重馬隊,列楔形陣,隨某衝鋒!輕馬隊,換箭,射戰車!”

兩軍相隔六百餘裡,沿途州縣多已投奔,驛站皆可利用,軍情通傳飛鴿斯須即達,驛騎翌日可到,兵馬聚散亦甚便利。平盧軍還從遼東靺鞨部征調大量獵鷹,用以窺伺敵情並捕殺唐軍飛奴。

卻月陣中殺聲隆隆,史朝義聞之肝火中燒:“素葉軍欺人太過!某不過斬斷高仙芝的帥旗,何曾要殺他!至於封常清,誰讓他上陣竟不披掛重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