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二十四章 諸侯之定(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誠中有權乾與渤海國王和儲君的任命,向大唐天子建議其人選,底子無需顧及大瑋瑎的感受,當然,準與不準還在長安,隻不過現在天下大亂,天子那裡顧及得過來這些邊事,李誠中隻需通過和他乾係傑出的中官予以追認便可。

“契丹人怎會在唐軍當中?”有人不解。

直到現在李誠中才下了馬,走到大瑋瑎身前,將他攙起,溫言道:“國王刻苦,王師來得晚了些,還請國王包涵。”

過黃門坊,入內城,再至玄天門,雄師在玄天門外校場上列隊,將空曠的宮門展暴露來。宮門大開,正火線恭候著渤海國文武百官,領頭兩人恰是大唐冊封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瑋瑎,他身邊側後則是王弟、鴻臚寺卿大封裔。校場一側膜拜上千男女,最火線十多人俱都自縛滿身,額頭觸地,不敢稍抬——倒是大相朱承明等朱氏、金氏、崔氏三族及附逆官員。在西都城下帶領雄師和李誠中對陣的朱承玉也在此中,現在他已經墮入了絕望和呆傻當中,不過李誠中卻對這小我一點興趣都冇有,他乃至連看都冇有看疇昔。

早已跪伏的大相朱承明、太常卿崔人秀、智部尚書金舀及擺佈神策軍中尉等中官膝行於前,至李誠中馬下叩首。

韓延徽續道:“令,鴻臚寺卿大氏封裔,賢明有德,素為朝野賓服,加東婁郡王,本日起奉諭建國。”大封裔是國王大瑋瑎的胞弟,多次帶領使團向長安朝貢,對大唐極有豪情,是渤海海內親唐派的中流砥柱,此番國難當中秉承了對大唐的忠心,果斷反對朱承明等人的謀逆,雖被圈禁在府中,還是向裴頲收回了“清君側”的號令,以是纔有厥後的西京之變,乃至營州軍的東進。東婁郡王是渤海國儲君的封號,李誠中為了酬答他的忠心,晉其為東婁郡王,監理國事,實在即是將渤海國拜托給他,他就是下一任的渤海國王,現在的王太弟。

王弟大封裔引著李誠中進入紫元殿,然後調集百官上殿議政。百官俱在玄天門外,未幾時便都各自入班。六階高台之上是國王寶座,寶座之旁加設了一張橫塌,李誠中也不客氣,直接登階而上,坐到橫塌以內。他看了看一旁空著的王座,還是叮嚀將國王請上朝堂,共同議事。雖說大瑋瑎一向以來都是個安排,但安排畢竟還是要擺在那邊才合適儀程。

李誠中表示韓延徽宣讀早就製定的詔令,韓延徽在階下朗聲道:“大唐營州都督李,奉天子詔令,都督關外諸軍事。今渤海內鬨,朝綱不靖,都督李代天子梭巡渤海國政,還政腐敗!——令,東婁郡王大氏諲譔附逆從賊,混亂高低,廢之王爵,貶為庶人,圈於西台,畢生不赦。”大諲譔聽信了朱承明的勾引,企圖篡位,現在廢爵也是常理。

“再拜大唐都督——致誠!”大瑋瑎率文武百官三拜。

跟在李誠中身後的蒲敵臣、安端全和乞活買等人一陣愁悶,被渤海女娘們這般指指導點,臉上都是無光。蒲敵臣還罷了,他都是快有孫兒的人了,長久愁悶以後也就不放在心上,安端全和乞活買的年齡還冇有李誠中大,年青人對同性看本身的目光老是特彆在乎。兩人都是神采通紅,忍不住一個摸了摸鼻環,一個拽了拽耳墜,都在揣摩是不是此後乾脆摘掉好了。

“一拜大唐天子——致安!”大瑋瑎率文武百官躬身,向李誠中見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