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徽點頭:“糧食是從深州互市直接拉到恒州的,首批總計三千石,統戰處還采購了一千隻肥羊,目前已經送到易縣,彆的另有弓五百張、箭矢兩千匣、刀槍多少。河東監軍張承業已到承天軍,籌辦迎候商隊。張承業派人送信來,說晉王感激大帥高義,必誓死與宣武周旋。我們派往河東的監軍使張居翰也來信說,義武商路的開通,令晉陽城內一片奮發!”
幸虧營州小淩河、五股河道域的菜蔬和家禽財產也日漸成熟,醫巫閭山旁的畜牧基地也搞得有聲有色,大量的肉禽蛋蔬湧入關內,必然程度上彌補了部分缺口。固然如此,顛末節度府統算,要想安穩度過下一個年度,並且做好來歲各州春耕的籌辦,還需求四十萬石糧食,如果想要展開一次萬人範圍以下的戰役,缺糧數將高達六十萬石之巨。
“三次互市,高氏、李氏、王氏、趙氏等商號共收糧十三萬石,節度府耗資八萬七千貫,從各家商號手上接過了這批糧食。不出所料,袁氏是出糧大戶,七成糧食來自袁氏,其他則來自成德、魏博等地的商賈。義武鎮在互市上和我們搶購糧食,約莫采辦了三萬石,形成糧價的上漲,我們損踐約一成。後勤司以為,該當采納需求辦法,賜與義武王處直必然壓力,製止相互抬價。但某以為,這類觀點是不應時宜的,有悖於勾連和整合河北諸鎮的團體方略。”
唐製,親王又分兩類,此中一字王是最高貴的爵位,向例隻封李姓皇室,到了唐末,一字王被加封於強鎮節度使之上,但仍舊不出李姓,比如李茂貞,又比如李克用――李唐皇室賜他們李姓,宣稱他們都是李氏血脈。
玄月是收成的季候,源於東亞大地上的第三個暖和期,冇有經曆兵災的盧龍各州獲得了糧食歉收。當收割結束以後,各州統計上來的糧食入倉量也接踵報到了節度府。
在宣武軍體係內,戔戔一州兵馬使並不是高官,因為宣武軍節製的地盤太大,領近百州十數節度,領兵重將們起步就是某某節度副使,比如現在圍困河東南麵的行軍總管葛從周,頭上就掛著一個泰寧軍節度使的帽子,又比如在晉州統兵攻伐河東的朱友寧和氏叔琮,彆離是建武軍節度使和保雄師節度使。
自第一次深州互市開設後,至今共互市三日,在盧龍方麵的钜額采購下,大量糧食進入深州堆棧,沿滹沱水北上,經瀛州而上莫州,存放進設立於莫縣以北的瓦橋倉。
李誠入耳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但他冇有過分在乎。盧龍是大唐重鎮,到了他這個境地,以盧龍軍節度使的身份,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已經將近和李克用、朱全忠、楊行密、錢鎦、王建、李茂貞等人並立了,一個汴州兵馬使還不放在他的眼裡。但他不曉得的是,在本來的阿誰時空,再過兩年,天子李曄將死於蔣玄暉之手。
打通與河東的聯絡,是盧龍軍的總方略之一。如果冇有義武軍的默許,從幽州派出的商賈就必須自媯州繞行關外,跋涉數百裡後再從河東最北麵雲州入關,南下朔州、代州、忻州,最後到達太原府。比起現在,關外這條路要耗時近兩月之久。現在打通了義武軍,商賈在暢達的官道上直接向西,半個月便能將貨色送到晉陽,又便利又省力,還減少了大量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