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五十七章 燕郡問題(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誠中皺眉:“詳細如何?環境失實麼?”

教養司都教養使薑苗分擔考功和安設,作訓司參軍使周砍刀賣力練習,兩人都與此有關,現在都同聲承諾了。

二堂的兩間配房被完整打通,中間列舉著一座長六丈、寬一丈六的龐大沙盤,將西起關牆、東至燕郡、北抵饒樂水、南臨大海的全部遼西地形揭示了出來。此中柳城以北饒樂水的地盤尚是一片空缺,南邊五股河以南隻要簡樸的幾處要點表示,空缺之處涵待持續添補。

幸虧吳中佐家中藏書頗豐,因而行人處和長史府有關官吏集合起來,專門研讀了《九章》、《周髀算經》等著作,此中尤以商高定律為首要研討方向。李誠中又適時提出了當代炮兵的“拇指測距法”,因而這一題目才被柳城開端處理。

張興重手握一根細細的木棍,在沙盤上指導著各處村寨和地形,將作戰顛末一一申明,完了,總結道:“葫蘆灘一戰已經結束,我營州軍戰歿八人,傷四十七人,此中重傷三十六,估計至本日已規複,重傷的十一人裡,六人將退出軍伍回籍、五人不肯分開行伍。有關戰歿者措置、重傷者重入軍隊、重傷者嘉獎授田及轉職為非戰役職員的事件,正在由教養司蕭哲元賣力。”

沙盤的製作提及來簡樸,卻又極其困難。山脈以泥土構壘、草場以摏碎的草漿覆蓋、耕地措置以泥沙、河道則用絲線表示。這些東西真要做起來都不難,但前期的考查和畫圖卻破鈔了大量人力和精力,一座簡樸的沙盤,動員了虞候司行人處、長史府各相乾科室的統統官員,參考了平州方麵及契丹人儲存的多張地形圖,還大量收羅了本地百姓和來往行商的定見。這也還罷了,就柳城現在的人力而言,最冇法處理的題目在於,山脈與高山的凹凸對比乾係。

在李誠中的策畫裡,一縣處所駐軍為後備軍隊,作為營州軍的彌補,每縣後備駐軍體例為一個預備營,撤消都一級建製,合五隊共二百五十人,由縣尉統帶。處所駐軍的任務是巡守處所、治盜緝賊,兼有後代武警和差人的兩重服從,在人事上由營州軍總部賣力,後勤上則由各縣供應,詳細來講,駐軍的征募和練習由作訓司賣力,各級軍官的任命和裝備由教養司說了算,五十人以上的軍事變更由虞候司掌控,後勤供應則由各縣縣令說了算。縣尉則賣力駐軍的平常辦理、練習,並在縣令的羈繫下變更不高於五十人的兵力。

榮哥降後一向冇有正式官身,隻是以品部長老的身份統帶駐守在燕郡的四百契丹兵。這四百契丹兵是契丹品部最後的武力,李誠中一向冇有騰出工夫加以處理,現在賜與榮哥燕郡尉的官身後,固然在明麵上授予了他官職,卻在實際中將這四百契丹兵的身份和職位予以明白。這些契丹兵的身份由此將轉為燕郡衙門的處所駐軍,駐軍的範圍和體例將鄙人一步理順官製中持續明朗。

馮道點頭:“丁口移民、農賦三1、官府垂治。平州張刺史又放了兩千多情願返來的百姓,現在就在榆關,某已經派人去采取,籌辦遷往鬆嶺外的大青山下。不過這已經是最後一批了,張刺史言說已經無人再願返來。高家的船隊已經南下半個多月,從江淮移民的事情還在不決之數,將軍或可再催促一二。農賦的題目農業科也正在抽調人手,籌辦派往小淩河道域。至於官府垂治,某意調劉審交前去,同一安排三策之實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