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禮服外,營州軍的甲冑也已經為主力軍隊配齊。在營州軍主力軍隊中,步兵三營(弓箭手)和騎虎帳全營配發輕甲,步兵二營(刀盾手)和步兵一營(長槍兵)也全員配發重甲,中虎帳的護軍都、戒備都、後勤都及標兵都則根據其兵種性子配發分歧的甲冑。
停止玄月尾,跟著柳城和燕郡作坊的搬家調劑結束,營州軍的夏季常服、甲冑以及兵刃產量都攀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至十月上旬,五千套夏季常服出產結束,並立即配發全軍,包含營州軍主力和預備營,乃至懷約聯軍都穿上了新的禮服。除了保暖、便於作戰外,全部軍伍的陣容煥然一新,佈陣之時更多了幾分肅殺之氣。
由幽州至平州,再由平州出榆關而至柳城、燕郡的線路已經被大車輾出了一條天然的平道,張在吉構造人手略加整飾,位於平州境內的這條商路就成為了正式官道,至於出榆關後至柳城、再由柳城至燕郡的線路,張在吉也正籌辦構造人手平整,為此,李誠中答允付出平州方麵的修路用度達到總價三萬貫。
隻不過如此一來,便需求更多的後勤兵士和大車隨軍前行,這倒是個不小的題目,為此,李誠中將後勤都從中營裡伶仃分立出來,建立了專門的後勤營,職員也有本來的二百擴大至五百,除了設備的五十駕大車外,他還與張老匠一起設想出了獨輪手推車,也就是後代雞公車的模樣,並提出為後勤營設備一百駕的要求。
北部商路現在已經不是題目,懷遠條約的簽訂,讓李誠中能夠將觸手深切北部契丹人節製的草原,但已經被營州初期大采購晉升了胃口的這些朱門明顯目標不止於此,他們對於向東的商路抱有更大的希冀――當然,這也合適李誠中本人的希冀。從懷遠軍城的緝獲來看,東方就像個不著寸縷的美人一樣,正對他張暢度量,如許的引誘,誰又能真正抵擋得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好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保舉票、月票,您的支撐,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遵循李誠中的授意,除了手套、皮靴、腰帶、氈帽以外,每名官兵都配發了兩條肩章,一條縫在禮服之上,一條縫在皮甲之上,肩章上用錦線縫製了橫杠和三角星,以標明官兵的級彆。當肩章下發的時候,同時也意味著營州軍的軍銜軌製開端實施,更意味著營州軍向正規化過程的扶植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