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歌傳_第四章 家人團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母抹了抹眼角邊的淚水,也走到李閻浮身邊,拉著他坐到前廳右邊的椅子旁讓他坐下。李閻浮解下後背上的兩把寶劍,將其放在桌上,跟著母親一起坐了下來。李思泉走到前廳左邊,坐到了李閻浮劈麵,看著他們母子家長裡短的閒談,欣喜地笑了笑。龍鴉夜風落在桌上,溫馨地看著這一家人。

李府彆的一個特性,就是門口直立的八根旗杆,每根旗杆吊頸掛著一麵旗號,上麵或是飛鷹猛虎,或是秋菊春蘭,這些圖案乃是岐山派李家這些年來在太史局曆任秋官正的八位傑出弟子的代表。他們為了大唐灑儘熱血,有的已經退役安享暮年,有的則捐軀在不著名的疆場。

李母王夫人本名王月鸞,出高傲唐四大世家中的太原王氏,乃是大名鼎鼎的宗師級妙手“七絕聖手”王昌齡的胞妹。太原王氏號稱“一門兩宗師”,崔盧鄭王四大世家中,隻要王氏具有王勃和王昌齡兩位天賦宗師,此中王昌齡還在“太一元炁榜”上留馳名號。而其他三大世家不管後輩才俊如何儘力,都臨時隻具有一名天賦宗師。

李思泉聽到自家孩兒的聲音,如何也節製不住情感,他站起來走到李閻浮身前一把將其扶起,一把高低打量著李閻浮一邊說:“好孩子,冇有給我們岐山派丟臉,爹爹以你為榮。”

“說來真是奇特,我大唐這些年來,將星級的人才層出不窮。”李思泉話鋒一轉,“十大節度使,個個都是身懷氣運的將星。王忠嗣是我們岐山派傳人,張孝嵩是風鑒派傳人,這兩人算是知根知底。其他八位也不知是不是星宿下凡,竟然呈現在同一個期間當中。怪事,怪事。”

李閻浮重重的跪在地上,給父母磕了一個頭,聲音略顯哽咽地說:“爹,娘。孩兒從海西返來了,給二老存候。”

“虎行天下之象,倒是一員虎將。我父這名字也賜的好,更增加了幾分運勢。”李思泉手指微微掐動,推衍了一番後對李閻浮說道。

來往的多了嘛,李思泉天然就熟諳了王月鸞。在當時還幼年的王月鸞眼中,能和本身哥哥並列為雙傑的李思泉渾身高低都透著一股威武之氣。而李思泉更是對王月鸞心胸傾慕,正所謂郎有情妾成心,兩人就這麼走到了一塊。

李府門口擺放的是兩尊禦賜的石製麒麟,這在大唐諸多王公貴族和世家王謝中是獨一份。分歧與彆的一名國師袁客師,李思泉長年駐紮在長安皇城當中,作為最頂級的力量,保護著大唐天子陛下的安然。當世妙手中,四大人仙隱居不出,袁客師和李思泉則並列第一宗師,隻要李思泉在,長安就不驚駭任何妙手的打擊。

王月鸞出身世家王謝,也是身懷修為的巾幗女俠。固然冇有夫君李思泉的修為高,也有引氣築基前期的修為。兩人在一起將近五十年,才生下第一個孩子李閻浮,那真是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掌中怕掉了。

“是。謹遵父親大人教誨。”李閻浮站起家來,也裝出一副謙恭的模樣。

“瞎扯甚麼。你如何曉得皇上年青時候是甚麼樣,不要聽信一些流言流言。”李思泉板起臉,用心裝出一副嚴父的模樣經驗道,“我們岐山派從不觸及皇位之爭,今後少跟這些龍子龍孫來往。”

李思泉聽到李閻浮的話,墮入了深思中。倒是王月鸞聽到偌大一個石彈砸向本身的兒子,又是一陣後怕,趕緊拉著李閻浮的手,體貼腸詰問起來。李閻浮一邊奉告母親身己冇有受傷,一邊站起家來擺佈動了幾下表示本身統統安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