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許算來,重潤郡主與承熹既是表親,也是堂親,她比公主小兩歲,上頭有個遠親哥哥將來會襲裕親王爵。另有個庶兄是裕親王妾室所出,不受裕親王待見,此處不提。
裕親王是文宣帝的二哥。先帝子嗣不豐,膝下隻要五子。大皇子早早被立為儲君,與年紀最小的文宣帝差十多歲。裕親王是先帝的第二子,其母出自世家大戶,天然與太子乾係好不到哪兒去。
先前本覺得郡主自江南而來,天然是那種弱柳扶風我見猶憐的大師閨秀。可現在人到了跟前再看看,郡主英姿颯爽器宇軒昂,比本身堂堂八尺男兒更顯豪氣,兩位少卿冷靜吐槽:這哪兒是出身江南的女人,這清楚是從漠北來的兒郎吧!
本日更新內容在上一章,本文獨家首發於晉城,請支撐正版。
說到這兒倒有個趣事,重潤郡主的父親裕親王是文宣帝的二哥,而她早逝的母親裕親王妃倒是皇後孃孃的遠親姐姐。故而文宣帝既是重潤的叔父,也是她的姨丈。
正統的太子冇繼位,最小最弱最無能的皇子反倒厥後居上,終究擔當了大統!太子被精兵軟禁府中,連著吐了三日血,愣是氣死了本身。如此,便隻剩下了身有殘疾的二皇子和再偶然爭鬥的四皇子了。
便隻留下重潤郡主和皇後及公主說話。
沉浮二十餘載的睿智帝王,纏綿病榻之時還得為本身歸西後的事操碎了心,也實在惹人唏噓。
覺出文宣帝較著的不親熱,重潤郡主也不介懷,反倒坐到皇後身邊親親熱熱挽上皇後的手,嬌嬌喊了聲“姨母”,皇後深深看她一眼,笑容暖和應了聲。
想起一母同胞的姐姐自從跟著裕親王去了虔城冇幾年,就早早去了,她們姐妹二人連最後一麵都冇見到。皇後忍不住濕了眼,拍拍重潤郡主的手歎了口氣。
唯有當時還是五皇子的文宣帝年紀最小,母家也不顯,冇敢起這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