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演義_第九十四章 三門峽之 人門之上百丈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千百年來,三門峽成了黃河中遊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到過黃河的人們都想看一看當年大禹親手劈出的這道風景線。

世人齊聲鼓掌喝采:“好,人定勝天,就叫‘人門’。”

又拍了拍身邊男孩的腦袋說道:“這是我的曾孫小愚,等他老了的時候就叫七代愚公。此後還會有第八代愚公,第九代愚公,第十代愚公。用我的曾祖父北山愚公的話來講,就叫做子又生子,孫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儘也。哈哈哈哈哈。”說完對勁的大笑起來。

神農仔介麵說道:“我固然不如愚公的小孫子能搬石頭,但是我卻能識百草,開藥方,消弭人們的痛苦,治病救人,這也是一種勞動,並且是更高層次的勞動,你如果不平的話,一會兒來了受傷的人,你治一治嚐嚐?”

說話間,愚公一家人又來回了十多趟,龐大的山體已經被鑿掉了一大半。

等大禹給工匠們都分派完任務,再返回到最前邊的愚公一家挖山的工段時。不由被麵前的功課場麵驚呆了:隻見麵前的龐大的山體已經被愚公一家人給挖掉了一大塊。西山愚公揮動動手中的钁頭掄得緩慢,就象轉動的車輪,“嚓、嚓、嚓”轉眼間碎石便堆成了一座小山。賣力運石的人挑著土筐順次走上前來,兩個壯漢同時各搬起一塊龐大的岩石,又同時放進挑擔壯漢前後的土筐裡。那挑擔的壯漢擔著兩塊巨石,腳不粘地的飛奔而去。第二個挑擔壯漢緊跟著第一個的身後,又緩慢地裝上了石頭,然後飛奔而去。眨眼之間,十多個壯漢個個都挑著巨石,緊跟著走遠。就象春季的鴻雁排著雁陣在高空中翱翔一樣,最後邊是北山愚公的小曾孫,隻見他雙手抱起一塊巨石,一溜小跑著,跟在步隊的最後邊。

白髮老者說道:“夏伯說的是北山愚公。北山愚公是我的曾祖,我的祖父叫東山愚公,我的父親叫南山愚公,我叫西山愚公。”

先人有詩描述這裡道: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奔騰萬裡走東海。

喝彩過後,大禹打發一千能工巧匠都返回了故鄉,最後愚公一家人也告彆要回家了。

伯益活力地說道:“神農仔好逸惡勞,就曉得玩耍歡愉,你連愚公的小孫子都不如。”

小愚轉向大禹,哀告道:“大禹哥哥,你就留下我吧,讓我跟你一起去治大水。我有力量,另有家傳的挖山本領,跟從您必然好好聽你的話,不奸刁,不拆台,叫我乾甚麼,我就乾甚麼”。

說著,用手指著麵前的一塊龐大的山體說道:“那就請你們先將這塊山體挖掉吧,如果碰到困難就隨時找我。”

大禹想了想說道:“前頭有了神門、鬼門,我看這裡就叫‘人門’吧。是愚公一家人前來幫忙我們挖山才如許快地鑿通了峽穀,這是人家勝天啊。”

大禹問道:“您就是那移走太行、王屋二座大山的愚公嗎?”

一千多能工巧匠齊齊地來到了黃河岸邊,聽候大禹分撥任務。

大禹說道:“我們治水也要有愚公移山的精力,持之以恒地與大水抗爭,終有一天會治伏大水,讓天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地過上誇姣餬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