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演義_第六十三章 泰山絕頂 黃帝傳神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卻說黃帝與大禹到底是一種甚麼樣的乾係呢?本來黃帝軒轅氏生少昊金天氏,少昊金天氏又生顓頊(zhuanxv)高陽氏,顓頊高陽氏是鯀的曾祖,鯀又生禹。從黃帝到大禹,本是一脈相承的直係高祖與玄孫。以是黃帝稱大禹為玄孫。大禹則稱黃帝為鼻祖爺爺。

黃帝問道:“既然你以為我已經成仙了,為甚麼還要問呢?”

大禹跟著默唸了一遍,感覺冇有題目了,因而答覆道:“大禹記著了。”

人類和彆的植物登山,普通的都是循著山穀間的緩坡向上攀爬,但是前邊那隻飛熊倒是沿著一條直線向上攀登,也不管是峭壁,還是絕壁,是峽穀還是深澗,隻是一個勁地向前、向上。

約莫過了一柱香的工夫,前邊那隻飛熊已經攀上了泰山的絕頂——玉皇頂。隔了半晌,大禹也隨後攀了上來。

百姓們又把我留下來的衣冠、遺物彙集起來,在橋山築起一座陵墓,安葬在內裡,稱為衣冠塚(zhong),用來祭拜我。這就是你剛纔說的我的宅兆。

大禹聽過了黃帝的親口敘說。點頭說道:“多謝黃帝鼻祖爺爺,我現在明白了,那橋山的宅兆本來是‘衣冠塚’,是百姓們構築起來的假宅兆,是供應人們祭奠黃帝祖爺爺用的。”

大禹到了山頂,舉目一望,隻見玉皇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上麵,端坐著一名王者。隻見那王者,頭戴王冠,王冠上綴著旈蘇,身披錦袍,腰紮玉帶,腳踏登雲履。再往臉上看,隻見那王者方麵大耳,兩道劍眉,一雙龍睛,四方海口,五綹黑鬚。嚴肅當中暴露慈愛。

大禹帶領四員天將,四員凡將另有伯益、勾股、九章、神農仔、塗嬌,以及五百兵將,從九河移師向南,一起來到了青州和兗州交界的東嶽泰山腳下。

我前厥後到青邱之野,東海之濱,洞庭湖畔,崑崙之山,華山之顛,泰山絕頂,大河之源。得《三皇內文》,受《天然之經》,得《神芝之圖》,采《乾坤之花》,觀《日月經天》,獲《神丹金訣》,服白玉之膏。前後經曆了一百年。

在月光的暉映下,隻見兩個黑影,一前一後,一向向山頂攀去。敏捷似猿猱,輕靈似狸貓,“嗖、嗖、嗖”,“嗖、嗖、嗖”。

傳說飛熊乃是一種神獸,本日能有幸親眼所見,大禹一時童心大發,決定追上前去,看一個究竟。因而運起了黃帝混元功,邁開了淩波踏浪步法,緊緊尾跟著飛熊的身後,向泰山之顛攀了上去。

捷報傳到了帝都,帝都百姓馳驅相告,敲鑼打鼓,慶賀這盼望已久的勝利動靜。

當晚大禹的人馬便宿營在這裡。還是操縱黃帝當年的石灶,生火做飯,帳蓬也紮在了黃帝當年安營的舊址上。大禹夜不能寐,浮想連翩,信步走出大帳。隻見帳外月明星稀,遠處不時傳來幾聲虎嘯烏啼之聲。放眼四望,隻見遠處的樹叢當中,不時有幾對綠色的眼睛在向營地裡窺視。這類事在大禹來講,已經見很多了,以是並不在乎。

最後又到首山采銅,再來荊山之下鑄鼎。鼎成以後,我便聞聲天上傳來了仙樂之聲。我曉得這是我修仙已滿,大道已成,是天帝派人來驅逐我昇天了。因而我帶了隨身的物件和弓、劍等走出屋外。公然瞥見一條神龍從天上飛了下來,落到了我的麵前,我便跨到了神龍的背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