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一道人影霍的從座上站起,目光嗔視方雲,竟然是平鼎侯楊興:
隻要禮部尚書張公祺心中怪怪的。他望了一眼堂下的前任禮部尚書朱君理,心中滋味龐大。
蘇嵐當即無言以對。
聽到方雲搬出太古三聖皇之名,朱君理不由語塞。儒家文籍當中,三位太古聖皇是直接被奉為聖賢的,極受推許。朱君理曾經執掌禮部,對典範引章摘句,更是熟諳。儒家典範上的話,向來被其倚為津科聖律,要他說出否定三聖皇的話來,那是千萬不能的。
“鳳凰初飛,羽翅不平,也不過是平常鳥雀普通。誰又敢說它不是鳳凰。我參軍之時,不過十五歲。當年狄荒戰亂,狄族派出了皇女謝道韞。此女統領幾十萬的狄荒兵馬,縱橫馳騁,少有人敵。方雲當時不過一介校尉。卻能兵敗謝道,老先生覺得幾人能敵。東部莽荒大戰,方雲時任都尉,斬殺莽荒妖族無數,所過之處,枯骨遍野。並且大戰以後,各部均有毀傷。而隻要方雲部下喪失起碼,將軍覺得幾人能做到?”
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都點了點頭,明顯對於方雲非常對勁。這場辨論過後,六部商討的成果,也就該出來了。
方雲道:“我朝擁兵千萬,人才濟濟。四荒兵馬固然來勢洶洶,但邊荒甲士足以應對。並且朝廷積累了大量的後備軍,如許的交戰,恰是練習將士最好的機會。兵馬變更,向來有軍機處決計。不消方雲操心。並且二十七營固然偏安一隅,但卻厲兵抹馬,主動備戰,籌辦隨時開赴疆場。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名下將士,不懂詩詞,不作歌賦,亦有拳拳向國之心。――但是先生大才,名放門生三千,不知入仕朝廷,報效天下。卻安居一隅,享用那風花雪月,浮名繁華,不知先生到底有何臉麵數落方雲?”
“六部諸位大人乃是江山社稷之才,目光洞若燭火。又豈是誰能壓服的了的。宋墨客言及婦人之輩,語多貶斥。豈不知當今皇後也是婦人,卻有母範天下之德。當年伊侯也是婦人,卻有殺敵戍邊之功,連你一身皮肉,也是婦人所出。宋墨客也敢嘲笑婦人?”
方雲也不睬他,隻是道:
“邊荒戰役與海族動亂之事,由來已久。追溯起來,能夠上溯到五帝之時。中古期間,更是頂峰。即便是殷、商兩朝,也未能處理。比方人染沉屙,疾入腠裡,肉腐骨痛。必須切肉刮骨,方能沉屙儘去。此次損兵折將,城池數毀,比方切肉刮崩,固然疼痛,但乃是沉屙儘去之兆。老先生又將來天下不是大興之兆?”
“當目前廷,文有三公,武有武穆,大周固然邊荒戰亂不竭,但本地卻一向吏治清平,百姓安居。這都是武穆與三公的功績。卻不像那些誇誇其談之輩,徒負浮名,挑釁唇舌,引經據典,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統策劃劃,百無一能。文不兼濟天下,武不能安邦定國――誠為天下所笑!”
“哼!”朱君理嘲笑一聲:“願聞其詳。”
方雲瞧了一眼,認出是阮溫浩,乃是朝廷翰林院中儒士。
韓沌臉皮躁紅,不能應對。
“儒家綱常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曉得方將軍覺得如何?”
這一言說得鋒利,方雲昂首看時,認出此人名叫韓沌,乃是雍州一名名儒,名放門生浩繁,最多時號稱有三千,在雍州極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