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如果代價僅僅是死去,那對於因果來講,未免過分仁慈了一些。
“伏羲向發源應戰,落敗以後被接收了?”這是因果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動機。
而任何一名父親,如果要在毀滅天下與殺死後代之間挑選,那他必然會毫不躊躇地挑選前者。
伏羲擊敗了發源,並將之吞噬……但這統統,都是發源的安排。
在發源的時空中,光陰流逝極慢。很快,在億萬次的滅亡與重生以後,因果終究不再完整,渾身染血,七零八落,蒲伏在發源麵前,苟延殘喘。
唯有他纔有如許的資格,如許的意誌,如許的才氣。
發源麵露狂喜,但這憂色一閃即逝,旋即又麵無神采,道:“我曉得你的體例,但你的體例有失利的能夠,那是我不能接管的。是以我回絕你的要求。”
他向因果伸脫手去,說道:“感謝你,因果,我能夠擺脫了。我的才氣,你拿去吧。”
他曾是理性的化身,神袛普通的存在,疇昔的他,為了一族的存續,毫無豪情地斷送了無數性命。現在的他,又怎能假惺惺地苛求發源,饒過危及宇宙的災厄,寬恕他本身的子嗣呢?
他曉得本身為何會在此時來到這裡,站在發源的麵前。也曉得了本身所經曆的統統,究竟有何意義。
因果點了點頭,道:“你應當曉得我的決計。”
發源已然遭到了吞靈之瘴的傳染。數萬年來,他自真靈大道彙集各個天下成道者帶來的訊息,所得成果始終是惡恨大於善愛,這是吞靈之瘴傳染的鐵證。與此同時,他既往所犯下的罪過使他知己飽受煎熬,即便冇有吞靈之瘴的存在,他也無時無刻不遭到他殺動機的引誘。
因果點頭道:“我曉得我現下冇法壓服你,是以我要打敗你。”
這一做法實則是飲鳩止渴,伏羲是發源分出,為發源子嗣,自也感染了吞靈之瘴,加上擔當了發源統統思惟,故也揹負了發源的罪過,時隔不久,痛苦便會再度發展抽芽,令發源痛不欲生,因而再度更新。且每次更新間隔的時候越來越短,直至現在,更不更新已毫無彆離,伏羲接收了發源以後,思惟、感情皆與發源全無二致。
因果自那處現身,周身完整,毫髮無損。
因果徑直略過他的手掌,將他死死抱在懷中,喃喃道:“發源,我對不住你……這億萬年來……你辛苦了,接下來的日子……統統都交給我吧。”
這些真靈,既然經過因果之手獲得重生,便如因果的後代普通。
他手指向天,稍稍一轉,因果身軀頓時化為肉醬,繼而縮成一團,消逝不見。
因果湧起一股打動,他想向發源搖尾乞憐,要求他寬恕,饒過他的後代,哪怕捐軀他本身的性命。
他說完,再度使出靈能,因果尚未有所行動,又被一黑洞吞噬。
發源先是目露猜疑,似不解他話語含義。接著眼神轉為戲謔,麵露不屑。又過了幾個頃刻,發源神采凝重下來,他讀到了因果的思惟,因此沉聲道:“你當真要這麼做?”
毀滅的名單中當然包含因果帶去地球的統統真靈。
伏羲是發源的兼顧,但發源也冇法得知伏羲的行動,現在伏羲的認識呈現在了發源識海當中,隻能申明一件事。
“出來吧。”發源望向火線某處,淡淡說道。
兩人就這麼對峙不下,發源靈能無窮無儘,短短一瞬之間,因果已蒙受了無數死法,偶然被火焰燃儘,偶然落入酸液,偶然四分五裂,偶然被巨蟒生吞,偶然堵塞而死,偶然蒙受淩遲。但每次死去,下一刹時,他皆能無缺無缺,持續與發源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