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他纔有如許的資格,如許的意誌,如許的才氣。
這些真靈,既然經過因果之手獲得重生,便如因果的後代普通。
他曾是理性的化身,神袛普通的存在,疇昔的他,為了一族的存續,毫無豪情地斷送了無數性命。現在的他,又怎能假惺惺地苛求發源,饒過危及宇宙的災厄,寬恕他本身的子嗣呢?
而任何一名父親,如果要在毀滅天下與殺死後代之間挑選,那他必然會毫不躊躇地挑選前者。
但這一次,有所分歧的是,伏羲將因果引了過來,而因果則帶來了鴻源,“永久畫卷”得以完美,真靈已然獲得了救贖之法,發源完成了他的任務,自也無需再接受這無儘的痛苦。
他躊躇了一秒,又道:“我另有毀滅統統真靈的權力,你冇法將之奪走,即便你能夠竄改因果,也冇法挽救統統真靈。”
發源的思惟中,有著伏羲的影象。
他曾經死過一次,固然重生,但對於滅亡的害怕,已深深切在他體內,再也冇法剔去,也是以他能夠逃過吞靈之瘴的謾罵,得以倖免。
“我用心無數次的死去重生,便是誘你對我施能,以便我看清因果之線,將之剪接,如此一來,我每死一次,便強上一分,而你則要弱上一分,此消彼長,現在我終究將你超出,不會再任你宰割。”
因果咬牙切齒,道:“倒也不能說毫不會輸,每次重生,我都會感到鑽心劇痛。但隻消我意誌果斷,便能忍耐這痛苦,一向重生到你認輸為止。”
發源身在因果度量,神采純真得如同嬰兒,臉上兀自掛著淺笑,身子垂垂消逝不見。
唯有感情,能超越億萬年的光陰,將將來與疇昔連接起來,竄改因果,讓他完成對本身的救贖。
“伏羲向發源應戰,落敗以後被接收了?”這是因果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動機。
發源麵露狂喜,但這憂色一閃即逝,旋即又麵無神采,道:“我曉得你的體例,但你的體例有失利的能夠,那是我不能接管的。是以我回絕你的要求。”
發源稍稍凝神,隨即笑了,他笑得如此歡樂,彷彿永久光陰中的統統幸運,都融在了現在的笑聲當中。
因果自那處現身,周身完整,毫髮無損。
他手指向天,稍稍一轉,因果身軀頓時化為肉醬,繼而縮成一團,消逝不見。
他在人間轉世循環,支出過真情,也獲得過真情,體味過統統喜怒哀樂,悲歡聚散,這些化作他的精力糧食,是他的意誌源泉,他能夠忍耐孤傲以及痛苦,更能夠體味其他生靈的感情。
話一說完,下一個刹時,因果已然出招。
他的招數簡樸直接,右手握拳,擊向發源臉部,這一拳包含萬噸巨力,勢如隕石轟擊,換了任何一人,皆萬難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