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七十章知我者稀,則我者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言有宗[1],事有君[2]。

伯牙心想:如許一名其貌不揚、渾身鄉野山氣的樵夫,莫非是我的知音嗎?不成能啊。他又看了樵夫一眼,隻見他正沉浸在本身的琴音中,像冇看到伯牙一樣。伯牙心中一樂,心想:本來他真是我的知音啊。

--範應元

4.所謂"金玉其外,敗絮此中",千萬彆被大要的繁華所利誘;所謂"大智若愚",千萬彆瞧不起表麵不賞心好看標人。

夫唯無知[3],是以不我知[4]。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

賢人以若辱若愚之容而明白大德,天下鮮儷者,是之謂被褐懷玉。

--蘇轍

賢人之以是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逾,故難知而為貴也。

典範故事

大道貴於己知,不公天下。定於性,靜於神,定靜恒常,我難言妙。天下者一身也,氣生於渾沌,入於冥忘,昏默當中,不知我存。君者心也,萬事從心,心存意在,心死渾忘,渾忘當中,自有主宰,曆曆自驗,謂之事有君。夫惟無知乃能成道。獨修獨行,孤陋寡聞,坐如盤石,性似太陰,氣若長河,川流不息當中,惟我自樂。玉者,虛靈之珍寶,有為之至真,我之懷我之定,懷我之真。

--純陽真人

--範應元

有一天,俞伯牙來到長江口,俄然暴風高文,烏雲密佈,頓時驚濤駭浪,使俞伯牙所乘的船擺佈扭捏。俞伯牙比及風住雨停後,來到船頭一看,隻見月兒初升,吊掛半空,風清氣爽,樹葉上殘留的雨滴濺落,杜鵑啼鳴,清幽非常。他看到此景,不由震驚樂思,琴興大發,隨即回到船艙,開囊取琴,對著當空的明月和浩淼的江水彈了起來……一曲尚未彈完,俄然"嘭"的一聲,斷了一根琴絃。按當時的說法,隻要碰到知音,琴絃纔會崩斷。伯牙心中一陣欣喜,當即走出船艙--看到一名頭戴鬥笠的樵夫,他拿著一把斧頭,地下放著一捆柴。

說話要有大旨,辦事要有主意。

以是賢人老是身穿布衣而懷揣美玉。

道之大,複性而足。性之妙,見於飲食起居之間爾。

--王弼

學成下山後,伯牙被周天子封為司樂太師,受命編修樂譜,為此專門到楚地采風。

[5]則:師法,覺得法例。

3."下士不笑,不敷覺得道",世人多庸碌,常常為外物所利誘,迷離了眼目,落空底子,不能認清事物本質。唯有平靜有為,執道而行者才氣熟諳到這個事理。以是,要想本身不入庸流,不至於與世俗同流合汙,就該保持一份"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旁觀者姿勢,站在人生的邊上,能出世也能出世。

賢人內有真貴,外不華飾,不求人知,與道同也。故曰披褐懷玉。玉者以比德也。玉本不敷以比德,蓋取世俗之所貴者為比,以擬人爾。

[6]被褐:穿戴粗布衣服。被同"披"。褐,粗布。

--呂惠卿

2.世上最深切的常常是最簡樸夷易的,不會故弄玄虛;最值得器重的常常是樸素的,冇有富麗的表麵;最平平有趣的常常是最有營養的,冇有酸甜苦辣的刺激。深切寓於簡樸,巨大寓於淺顯。繁華落儘歸於平平。以是要懷一顆平常心,如許便可做到花著花落,平平安閒,寵辱不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