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不很奇特,他活的年究竟在太長了,修行又與旁人分歧,人家修真都是避世,等修為到了瓶頸的時候,方纔出來源練,以求打磨表情。他則與旁人正相反,常日出世修煉加曆練,唯有瓶頸的時候,方纔閉關靜悟。是以,在冗長無聊光陰中,他玩過的東西的確多不堪數,他有大把的時候能夠去學、去練,又是天縱之資,不需多長光陰,就能等閒的將技藝習到爐火純青。這些東西本來於他也不過是打發時候的,等興趣過了,便扔在一邊,渾然不去在乎,更不會感覺將這可可謂民族珍寶的技術束之高閣非常可惜。然後時候久了,他也就忘了本身玩過這些。
那殷玄黃看著吹簫每日笑眯眯的滿足模樣,表情也非常開闊,他從未想過本身並不在乎的東西竟叫此人如此的歡樂,他看本身作畫的時候,雙眼敞亮的模樣叫人打心眼裡感覺――‘啊,我會作畫竟是如許了不得的事情’,那種感受叫人溫馨的不得了。阿玄沉浸在如許的情感中,竟不知不覺中回想起本身的平生,細數本身玩過的玩意,這麼一一想來,到把本身驚到了,本來他曉得還真很多咧!各種樂器不說、那些已經失傳的、當今仍在傳播的他都精通,各種匠活,甚麼木工、鐵匠、花匠、茶匠等他也是多少懂的,就連娘們玩的刺繡那也是會的。
如此這般,吹簫便長久的忘了林寒樹,隻追著阿玄每日看他作畫、題詩,阿玄的書畫俱是大氣開闊的,即使是嬌嬌弱弱的花草也能叫他畫出點孑然人間、安然度日的悠哉來,吹簫每得了一副便喜不堪喜,是越看越愛,國畫的那些子講究,甚麼破墨、潑墨、勾畫、積染的伎倆他是一概不看的,他也懂的未幾,以是,他如果感覺這畫好,那定是畫中風骨叫他愛。
吹簫是慣愛這個調調的,此時阿玄的風韻帶著一種魏晉名流的風騷,叫他一眼也不捨得錯開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