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長女_第二十八章 北疆之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永自主國以來,便在靠近突厥、鮮卑等少數民族的北疆設立安北都護府,在靠近西燕的滇桂設立安西都護府。兩百多年以來,這兩個都護府各領兵將五萬餘,鎮守著大永北西兩方,保護著大永邊陲的安然,為大永的長治久安立下過赫赫功績。現在,竟然有人建議撤安北都護府?那糧草又是如何一回事?京兆官員感覺腦袋不敷用了,因為離北疆太遠,竟然冇有人能說出個本相來,隻能陸連續續地猜測事情的啟事顛末。

尚未等京兆官員有其他反應,安祿侯吳能朝、兵部尚書陳知浩上疏,附議蔣博文的彈劾,以為穀大祖在北疆多年並無建立,反而突厥、鮮卑等日趨刁悍,北疆民怨漸生。吳能朝是太子妃之父,和蔣家同氣連枝,上疏附議並不奇特,但是兵部尚書陳知浩也附議,這就讓眾官員沉思了。

“先放心歸去吧。此事到此為止了。”簡向東曉得本身弟子冇有說出的話,想一想也冇有甚麼可說的,師徒兩人一時相對無言。

“不管那麼多,你顧好關內衛再說!把關內衛裡外給我整實了!”最後師徒兩人也隻能無法隧道彆了。

最不測的是三皇子上官永平,他冇有想到因為北疆不明的局勢,最後竟然有個天大的欣喜落到他頭上。皇子監軍、督軍事,這不是表白如果去了安北都護府,不就是他最大了嗎?須知,安北都護有五萬餘兵將啊,如果他獲得這五萬兵將為助力,那麼介入帝位的分量就多了啊。他有些受寵若驚,趕緊跪恩接旨,喜不自勝。聽得三皇子為監軍的動靜,二皇子和將來嶽父陳知浩互換了一個眼神,意味難說,上官長治倒是很暖和且有一絲笑意,彷彿在為皇兄高興一樣。

隨即,鎮遠公兼淑和駙馬簡向東上書駁斥蔣博文之言,以為穀大祖鎮守北疆,是以突厥等未敢來犯,乃國之柱石;緊接著關內衛大將軍嚴律政彈劾蔣博文,以為恰是隴右衛侵犯安北都護府的糧草,使得安北都護日漸困頓難覺得繼,北疆民怨一事,蔣博文恰是禍首。

“請貴嬪娘娘重視察看德妃和皇後之間的互動,便可探知一二。”許三思惟要進一步肯定陳知浩附議究竟是皇上的意義還是彆的啟事,再作決定。

到了玄月下旬,長泰帝終究有了決定,在朝堂上宣佈:上書彈劾一一采納,令七大衛大將軍速回駐地,令兵部直核軍需至安北都護府,令穀大祖原職鎮守北疆;又令三皇子上官永平為安北參軍,督軍事,不日前去北疆,此事決定,不得再論!

因為事涉軍部大事,京兆官員一時也不敢頒發任何觀點,就等著長泰帝訊斷,不料長泰帝卻冇有任何表示,諸人的書疏皆留中不發,隻說一句:“此事朕自有安設,容後再議。”並令眾官退朝。這下,使得北疆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也使得京兆官員對北疆更加存眷,紛繁從同門、故舊那邊刺探北疆的動靜。自此,北疆正式進入大永朝局中間。

本來是春季馬壯草肥,北疆外盤桓的少數民族突厥、鮮卑等又趁著春季,開端一年一度的劫掠,北疆住民深受其害。安北都護府倒是年年剿除年年無果,垂垂民怨頓生,這纔有蔣博文彈劾穀大祖一事。至於糧草,按說是兵部直接覈撥至安北都護府的,這內裡,又關隴右衛甚麼事情?眾官員再一探聽,本來是北疆苦遠,幾年前兵部出於節流考慮,就通過隴右衛將軍需物質調給安北都護府,纔有了嚴律政的彈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