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霸業之崛起_第一百六十八章【大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就如許,廉頗不得已,從他死守了三年的崗亭上撤了下來(前文表述有不當,應是“廉頗到長平駐守總計三年”),讓位於“兒童團員”。

白起是天下聞名的戰將,秦國保守這個奧妙,就是要讓趙括輕敵,然後俄然表態,在心機上予敵乃至命一擊。

這個趙括,不但在當時名譽大,到後代名譽就更大了。連當代的小門生都曉得,他是成語“紙上談兵”的始作俑者。

當然他笑納上黨,也還是做得很謹慎的,他曉得這是虎口裡取肉,先派了平原君趙勝去領受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大賞上黨吏民,以防備秦軍來攻。同時還派出老將廉頗率軍一支,進駐陣勢險要的長平(今山西高平),與上黨為掎角之勢。

範雎官拜客卿後,秦軍拿下了魏國的懷(今河南武陟)、刑丘(今河南溫縣)。

結束了統統盤桓的,就是那位有大聰明的範雎。

但是趙奢對兒子的評價並不高,趙括的母親曾經問其故,趙奢說:“用兵,是涉足死地也,而趙括小子說得那麼輕易。如果趙國不消趙括為將則罷,若用他為將,能讓趙軍大敗的就是這個趙括!”

範雎與魏齊的恩仇情仇,到此就算完整告終。這件事,是戰國前期一件極偶爾而又非常詭異的事。

馮亭那裡擋得住這股雄師?勉強對付了幾下,就率吏民突圍,奔入趙國。廉頗見上黨災黎勢如潮流般地湧來,也是無法,隻得把百姓都安設在長平。

趙括的母親隻好說:“大王要是非派他去不成,那麼,即便他不稱職(打了敗仗),我這老婆子能夠不受連累嗎?”

“遠交近攻”這四個字,沖決了老秦人思惟上的最後一道藩籬。齊楚既已被打斷過脊骨、且又地處悠遠,那就無妨懷柔之,使拘束多年的連橫再無能夠。

上黨郡守馮亭,眼看著要做俘虜,情急之下私行作了措置,決定帶領全郡十七城個人降趙。他派人把上黨輿圖送到了趙國。

當範雎登上秦的政治舞台後,秦軍的戰車就顯得更加迅疾,老秦人的精騎也變得更加凶惡了。

君王與將帥之間,呈現了觀點上的裂隙。

長平,這個本來冷靜無聞的小城,轉刹時戰雲密佈。一場中國戰役史上最慘烈的戰役就要在這兒發作。

對趙國來講,這個情勢就有點奧妙了——受降還是不受降?

廉頗是老狐狸,就是不動。

幸虧,長平此時的守將是廉頗。廉頗老矣,但聰明一點也不衰減,他批示趙軍築壘死守,任憑秦軍如安在城外鼓譟應戰,就是不睬會。

此時已因病離休的藺相如,分歧意換將,他捎話給趙王說:“大王如果僅僅憑名譽就任命趙括,那不是胡來麼?趙括徒然讀了他老爹的很多兵法,但不知應變呐!”趙王不聽勸諫,隨即就將任命書發下。

範雎為相後,中原汗青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同一戰役,就在鐵馬金戈的撞擊中拉開了大幕。

在這件事中,小我的恩仇與汗青的走向糾結得最為緊密。

昭襄王四十五年,按範雎製定的策畫,秦又派大將白起攻取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堵截了韓國上黨郡(今山西長治)與黃河以南本土的聯絡。這時候的上黨,就如秦國的囊中之物,隨時可取。

趙軍受阻於秦軍大營的壁壘前,正欲猛撲,忽見秦軍壁壘裡豎起帥旗一麵,恰是神將白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