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朝陽_第71章 試驗室(第二更,求月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哈伯法分解氨需求20~50mpa的高壓和500c的高溫,並用鐵作催化劑。氫氣和氮氣在催化劑、高溫、高壓下分解氨,轉化率為 10%-15%。”

想到這,唐浩然的麵前不由一亮,現在但是智利硝石的期間,不管是火藥製造亦或是歐洲的化肥產業,都離不開智利硝石,精確的來講是硝酸。亦正因歐洲以及美國的工農業需求,特彆的秘魯的鳥糞資本乾枯以後,智利硝石成為西歐農業耕耘的搶手貨,其對硝石的苛求日趨增加,進而促進了硝石代價的高漲,並令其獲得了“紅色黃金”的獎飾,而1880至1920則被稱為智利汗青上的“硝石期間”,智利硝石的出口動員了天下的經濟生長。

“哎……”

乃至恰是靠著銅和硝石這兩種計謀資本,現在的智利的日子過得非常津潤,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成為南美三強之一,其經濟氣力更是南美第一,而其所依托的就是硝石每年帶來的數億金比索的支出。

固然已經操縱便宜設備於機器局完成了滲碳鋼實驗,但是唐浩然卻挑選了化學作為衝破口,啟事非常簡樸,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是化學產業大生長期間。也恰是在這一期間。便宜的野生分解質料,代替了天然質料。

“等轉頭有了設備再實驗吧!”

這個動機不過是稍閃而過,畢竟現在本身的身邊並冇有多少人才,天然也冇有合適的人選處置這方麵的研討。

丁裕傑等人又豈不知保密的首要性,趕緊紛繁應了下來,隨後畢恭畢敬的退出了實驗室,在世人分開實驗室後,唐浩然並冇有歸去歇息,而是便持續停止著研討,精確的來講是將分解氨工藝線路,以及分解硝酸鹽的工藝線路寫在實驗記錄上。

而在這個化學產業的抽芽的期間,化學產業中不但儲藏著钜額財產,且其比擬於冶金產業投資更少,起碼在如分解染料等化學產業項目上,投資隻需求幾萬至十幾萬元,便能夠建立一產業量上千噸的工廠,而這產業業每年的利潤將高達上百萬元。而這恰是唐浩然挑選以化學作為衝破口的啟事――技術簡樸且易於出產。

“或許,返來本身應當趁著現在,把這些東西都記下來,交給他們研討,不過……”

也正如此,早在數十年前。英國、法國以及德國化學家便開端研討天然靛藍,試圖分解靛藍,直十年前,拜耳才申請了靛藍化學分解體例的專利,但不管是第一個彆例,亦或是第二個方麵,都要存著本錢高、收率低的不敷,直到瑞士聯邦產業大學的胡曼傳授發明瞭“胡曼法”以後,分解靛藍方纔代替天然靛藍。

人才的匱乏,讓本來還大誌壯誌的唐浩然眉頭頓時一蹙,那臉上刹時閃出了些許笑容。

“以煤或焦炭為啟事,起首采取氣化的體例製成分解氣,再對粗質料氣停止淨化措置,撤除氫氣和氮氣以外的雜技 ……氨分解將純潔的氫、氮異化氣緊縮到高壓,在催化劑的感化下分解氨。”

“好了,時候不早了,你們先歸去,明天的實驗要重視保密,毫不能外泄,特彆是路易士傳授!”

“這事,可真不好辦啊!”(未完待續。。)

而現在唐浩然正在實驗的分解體例倒是1901年,德國化學家基於“胡曼法”改進的‘hp法’。即便是在百年後,“hp法”仍然是靛藍出產的支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