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得仇敵在冒死流亡中不會照顧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飛艇批示官大膽的號令飛艇降落高度,穩定在3000米擺佈的高空中,隻要發明有麋集逃離的人群,立馬對準人群投放巨型航彈或者燃燒彈,禁止敵軍大範圍逃離。
因為水兵兵艦數量不敷,大西洋艦隊司令呂傳亞告急抽調部分兵艦對第4軍停止援助。
向南撤離是死,向北衝鋒死的更快;很多官兵在無法之下尋覓遁藏之地,不再逃竄。
因為他們冇有對城鎮停止粉碎,飛艇也冇有對他們停止追擊和轟炸,讓這些委內瑞拉甲士逃過一劫。
在飛艇的指導下,隻要露頭的炮兵,會在第一時候被艦炮的精準打擊;能力龐大的艦炮,都是3聯裝的,覆蓋麵非常大,就是不能直接射中,隻要離的間隔不遠,也會把他們的山野炮震成零件,他們的炮兵也蒙受龐大的傷亡。
在毫無遮擋物的郊野上,加上統統的官兵大部分都處於站立狀況,使得炸彈的殺傷力更是成倍的增加。
兩艘巡洋艦上的主炮都是遠超當時技術的新式榴彈炮,射程都在20千米以上,超出普通人對艦炮射程的通例熟諳。
與此同時,一艘飛去率先前去圭亞那城停止窺伺和轟炸,為水兵兵艦的到來和步兵登岸做好籌辦。
軍長在不竭的謾罵著夏帝國太冇人道了,竟然用這麼狠惡的炮火打擊陸軍;他冇體例的環境下隻好號令軍隊向南撤離,軍部也隨之南撤。
因為蒙受過一次飛艇的轟炸,本地住民已經逃離,隻剩下一個營的兵力駐紮;在河北岸的聖費利克斯市駐紮了一個營的軍隊,不過在飛艇的轟炸下早就逃到騰布拉多,依托河道和池沼地的禁止,重新安插防地。
圭亞那城,舊稱聖托梅-德圭亞那,於卡羅尼河和奧裡諾科河彙合處的東南部,是本地砍木業和木料加工後向外發運的港口。
台灣島級重巡的主炮是3座3聯裝203mm的主炮,海南島級輕巡洋艦的主炮是5座3聯裝152mm的主炮,射速快,射程遠,狠惡的炮火敏捷覆蓋了敵軍的陣地。
11月18日做好統統籌辦,一個團的國防軍和一個團的日本雇傭軍,在水兵兵艦的庇護下從布希敦港解纜。
在南岸圭亞那城的委內瑞拉軍隊不敢乘船逃竄,如果他們的船隻在河水被飛艇擊沉,那他們隻能喂鱷魚了;他們隻能乘坐劃子向卡羅尼河的上遊而去,給夏帝國留下一座空鎮。
國防軍和雇傭軍趁機在擯除艦和快速魚雷艇的保護下登岸,並建立開開端的防備陣地。
在這貧困掉隊的國度,連山野跑都很少見,何曾蒙受過這類能力大炮的轟炸?就連軍長都被炸蒙了,更不消說上麵的小兵了。
殘剩的軍隊將隨水兵前去玻利瓦爾城,這是此次戰役的重點。
接到飛艇的彙報,水兵兵艦和運輸船加快了速率,順利達到圭亞那城,並在此留下一個營的國防軍,建立後勤基地,驅逐後邊雄師隊的到來;在此地留下一艘擯除艦和2艘快速魚雷艇,賣力巡查河麵。
第2路軍隊遭到委內瑞拉的狠惡阻擊,陳一峰總參謀長按照仇敵的軍隊擺設,做出重新調劑,並催促水兵共同第4路軍儘快占據奧利諾科河兩岸的都會,縮小對委內瑞拉的包抄圈。
這些委內瑞拉甲士冇有逃離,讓此次戰役的批示官,國防師師長馬永久非常鎮靜,此次如何也要多撈點軍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