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兩,一忙著向皇後解釋婆婆是悲傷過分胡塗,一忙著禁止婆婆再胡說話給自家肇事,說話間,不經意眼神交換,皆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無法與嫌惡。(未完待續)
皇後慢條斯理的喝著茶,下首的魯王世子夫人捏著錦帕。嚶嚶啼泣,內容從小女兒命苦,嫁去楊家冇享幾天福,就跟著丈夫去放逐。一起說到女兒和半子卻慘遭襲劫,世子夫人眼看著皇後自顧自的喝茶。內心不由就來氣,想到女兒結婚後,若天子心疼這侄女兒,早早的把楊十一郎身上的流刑給免了的話。他們也不必離京遠赴西北去服刑。
從太後宮中出來,蘇女官便尋了個由頭,派了個小宮女去跟皇後報訊。
不拘是郡主還是縣主,有了封號,就算明心不籌算再嫁,將來他們老的去了,她也有自個兒的家業,不怕她哥和她嫂不照拂她。
可她千萬冇想到,至公主連去奉迎太後這麼簡樸淺顯的事,都會辦砸了!是要不要這麼笨拙啊?一年多了!太後不但冇對至公主竄改,反倒印象越來越差,令楊女官開端思疑,當初本身那決定是不是做錯了呢?
她正籌算要不要棄至公主另起爐灶,鮮明發明至公主身邊,竟然有人踩著本身搏上位?
我的婆婆啊喂!您莫不是昏頭了吧?上頭坐著的但是皇後孃娘啊!您把她當誰啦!話裡話外挾槍帶棍的,楊十一郎犯的放逐之罪,皇上如故意要赦免,早在太後裝病逼皇上讓他回京時,就赦免他啦!
可惜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運道還極其不好。還冇進宮時,她一家長幼就盼著她能巴上天子。有太後當背景,起碼也能撈個嬪來鐺鐺,不期望與楊妃比肩,但好歹有個皇子傍身。今後不管皇位落到那位皇子手上,她都能安享繁華到老。
在她看來,皇上會下那種旨意,並不滿是為太後病倒一事,而是至公主棄皇後就太後,讓天子大怒,要竄改至公主與太後的乾係,隻要勾起太後對至公主的一絲憐憫,要皇上收回成命,實是再簡樸不過的事。
太後一凜,原想著要讓至公主的名聲更壞一些,順帶將皇後坑一把就更好了,就像上回一樣,但想到楊妃跟前的四公主,她又感覺,至公主這孫女要真不嫁人,也不能留她在宮裡廢弛名聲拖累了四公主。
桌案上擺放的蜜瓜汁是皇後宮裡的嬤嬤,特地過來慈和宮現做給太後飲用的,角落裡擺著白玉快意擺件是懷王貢獻的,高幾上插瓶的香花則是蘭妃及二公主姐妹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