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用沈繁華攀上鎮國公府和連成駿,還栽了跟鬥、受了欺侮,不如就順水推舟,把事情鬨得更大。給聖勇大長公主留下些印象,再引發鎮國公府乃至都城權貴的重視,當今皇上也會傳聞,哪怕是醜事,沈家也不會就此被朝廷忽視。
掌事嬤嬤點點頭,開口道:“本宮一貫獎懲清楚,措置了連成駿,天然要賠償沈家,薄賞聊表本宮情意。年節期近,瑣事紛忙,沈家人不必到攬月庵謝賞。”
“大哥,大長公主不讓去謝賞,是不是我也不消去攬月庵了?”沈愷的問話彆成心味,眼中充滿抱怨,介於兄長的身份,他的態度仍恭恭敬敬。
鞭子上鮮血淋淋,因天冷都凝成的血珠,正漸漸滾落。沈繁華悄悄感喟,肉痛且慚愧,當她聞到血的味道,就皺起了眉頭。鞭子上不是人血,是雞血,她一聞就能辯白出來。她的鼻子非常活絡,這也拜沈臻靜所賜,曾把她當狗一樣練習。
“口諭傳到,老身辭職。”掌事嬤嬤回身往外走,寺人宮人也都跟著出去了。
沈愷笑了笑,說:“華兒,你先回房吧!一會兒我把賞你的東西送疇昔。”
沈繁華冷哼一聲,走過來問:“大伯、父親,我們甚麼時候回府?”
“明知故問。”沈慷擺出長兄架子,冷臉斥責沈愷。
執事寺人招了招手,立即有多名宮人端著拖盤魚貫而入,將托盤擺放在桌子上。每個托盤上除了禮盒,另有一張疊好的紅紙,寫有被犒賞者的姓名。
傳聞聖勇大長公主派人來傳口諭,沈慷和沈愷都很吃驚。很較著,沈慷吃驚更甚,他顧不上多想,從速派人去叫沈繁華,沈家人全數出去介麵諭。
沈慷此招是劍走偏鋒,隻要措置恰當,結果自是不錯,他早已想好了。此事因沈繁華而起,出醜丟臉的人是她,被非議非難的人也是她。等事情鬨大,把沈繁華往廟裡一送,或是直接正法,用一個位卑命賤的人成全沈家的好名聲。
“大伯,你一向顫抖,是不是病了?”沈繁華滿臉淺笑,燦若春花。
“攬月庵是佛門清淨地,不興這個。”掌事嬤嬤回絕的意義很果斷。
“我連日勞累,又因你祖父病逝悲傷,身材確切不好。”沈慷的語氣極其暖和,另沈繁華極不適應,接著,他又咳嗽幾聲,問:“敢問嬤嬤,另有嗎?”
沈家就沈慷和三老爺沈恒有官職在身,沈愷隻是一個有品級的書院侍講,沈惟無職,賣力打理家中碎務。老父去世,沈慷和沈恒都離職丁憂了,沈愷也被書院放了長假。長江後浪推前浪,很快,他們就會被新人輩出的朝堂淡忘。
把行刑的鞭子帶來,說是鞭打連成駿,又何嘗不是對沈家人的威懾。大長公主快人一步,直接把沈慷等人的算計掐死在了搖籃裡。看到鞭子,沈慷等人就要讚聖勇大長公主公允公道,不偏袒愛徒,哪還敢細辨鞭子上是不是人血。
沈慷支撐沈老太太去處聖勇大長公主哭訴委曲的發起,但兩人的解纜點並不分歧,他自有考慮。沈閣老病逝,沈氏一族在朝野的聲望銳減,非議誹謗很快就會浮出水麵。人在情麵在,冇了沈閣老,任誰都曉得沈家出息堪憂。
說話聲打斷了沈慷紛雜的思路,他認識到本身失態,忙極力穩住身材,人也安靜下來了。他悄悄對本身說冇事,不是每小我都象聖勇大長公主那麼奪目,他的打算也不是誰都能看破的。隻要他現在扯起遮羞布,還能把大部分人矇在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