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機遇_第三十四章 心有靈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抵京的各地大員已經愈來愈多。清朝舊製,非京官一概不得在都城購買房產,以是都城裡凡設施豪華的旅店都被這些大有來頭的封疆大吏們包了去。為包管安然,善耆累得夠嗆,將多量巡警派出停止治安保持。市道上各種動靜都在傳播,唯獨康、梁已經悄悄前來的動靜冇引發一絲波瀾。這此中除了善耆接到天子密旨對他們妥加庇護外,其他大人物隻將眼睛盯著此後政局的走向也是一大啟事。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老臣無能,讓皇上白白受了十年的苦……老臣……老臣……罪該萬死。”康有為老淚縱橫,前塵舊事一幕幕又重新呈現在麵前:六君子那活生生的笑容,那親熱可親的麵孔,彷彿一伸手就能觸摸獲得似的。隻是此情一彆成追思,再相見已在夢裡。

望著他閃動不定的眼神,聽著他那些恭恭敬敬但又索然有趣的存候問候,林廣宇笑了:曉得他想扣問袁世凱一事,但又不便直接開口,當下也不點破,隻把張之洞擬的文稿給他看——第一份是已經明令收回的詔命,徐世昌在半路便已見過,固然將信將疑,但仍假裝恭敬地讀下去。第二份倒是張之洞擬的全稿,除冠冕堂皇的詔命部分外,唯獨多了劫數一說。

“康……先生,卓如……你們來了……朕……朕很欣喜。”

“十年來臣一事無成,唯有兩鬢斑白,徒惹皇上笑話了。”

自清廷公佈預備立憲詔命後,逃亡外洋的康梁等維新派非常鎮靜,決定抓住機會鞭策立憲,便在日本籌建憲政會作為政治構造。因為康、梁等仍被通緝,為便當在海內展開活動便拜托楊度和蔣智由作為海內建議人,擬推舉楊度為總做事,並決計將總部設在上海。但功德多磨,楊度和梁啟超等人先是因為政見分歧和爭奪帶領權等題目相互鬨得不鎮靜而形成裂縫——憲政會改名政聞社在上海建立,楊度卻與熊範輿等人出麵構造了憲政講習會對抗之。幾個月前又因為政聞社成員、時任法部主事的陳景仁上書要求“三年內調集國會”的行動觸怒了慈禧而導致政聞社橫遭閉幕,對此,楊度所屬的憲政講習會不但冇有加以援手,反而在報章多有諷刺。天子此言較著是針對此事而論。

“皇上天恩,臣等無覺得報,隻要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

王商眼圈紅紅的,哽嚥著對良弼說:“十年了,皇上對康大人和梁大人是日思夜想,我在中間都看得痛心……今兒個終究團聚了,我這內心也……”

“皇上聖明!當時多虧了皙子。”這是天子在提示梁啟超不要健忘楊度對憲政的鞭策之功。

他用衣袖擦了擦眼淚:“現在朕隻想著好好做一番奇蹟,上對得起祖宗,下足慰這班忠烈之臣……不然何故報譚卿在天之靈?朕另有很多事要仰仗卿等……”

“老臣謹為皇上賀。有神人襄助,可見皇上上應天時、下符民望。祖宗幸甚、社稷幸甚。”又是這般冇營養的歌頌,其他幾個本來還希冀他能說出甚麼高論,當下自免不了絕望。天子倒是會心一笑:公然是聰明人,和聰明人打交道真是費心省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